肉蛋價格上漲不必反應過度
    2009-08-28    余豐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據農業部對全國470個集貿市場畜禽産品和飼料價格定點監測,8月份第2周(採集日為8月12日),全國豬肉平均價格17.79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3.3%,這也是豬肉價格連續9周回升,累計漲幅為15.8%。據北京博亞和訊農牧技術有限公司統計,8月份第3周(8月17日至21日),全國雞蛋出售均價為3.24元/斤,較上周上漲0.08元/斤,與上月同期相比,增幅達14.82%。(8月27日《經濟參考報》)

    有報道稱,進入8月以來,在豬肉和雞蛋的帶領下,上半月全國農産品價格出現普漲。由於食品類商品在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CPI)中佔大約1/3的比重,又由於我國最近兩次較快的物價上漲都是由農産品漲價引起的,一些人士擔心,瘋狂漲價的豬肉、雞蛋,很可能成為下一輪通貨膨脹的一大誘因。
    然而,筆者認為,不必對肉蛋價格上漲過分緊張和敏感。大家知道,我國CPI除1月份是正值外,目前再也沒有見到正值的面。CPI持續低迷背後是我國消費的低迷,而消費低迷證明在保增長下,促進經濟增長的內生力量和活力沒有根本啟動,這是經濟中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同時,最近的豬肉和雞蛋上漲與上一輪吃不上肉、價格飛漲不同,上一輪是生豬存欄急劇下降,市場沒有豬肉導致的價格上漲。而這一輪不是沒有豬肉,因為從上一輪生豬存欄大幅下降導致價格飛漲後,國家採取了一系列鼓勵養豬的措施,後來上馬不少養豬項目,甚至出現生豬過剩局面。因此,這一輪豬肉和雞蛋上漲不是商品減少導致的,而是最終消費需求拉動的,這説明消費開始快速啟動,這是一個可喜現象。
    同時,筆者讚同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對中國通貨膨脹的看法。他説,只要是農産品推動的通脹,達到8%也不嚴重。這是因為主要的物價上升是農産品之價,是好現象:農産品相對非農産品的價格上升,是反映着大量農民轉到工業去的必然後果,而如果這相對價格不升,我們無從協助農民的生活改進。另一方面,當時非農産品之價的升幅只是年率2%左右,減除國際原料價格的升幅,其實是下降了,反映着中國本身的生産力有了可觀的改進。
    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農産品是一個非常弱勢的産業,也是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行業。農産品價格上漲後,利潤空間必然增大,受利潤誘惑和驅使,農産品生産能力馬上就會上升,農産品供給很快就會大幅增加,農産品價格就會隨之下降,通脹很快就會下來。
    面對豬肉和雞蛋等農産品價格上漲,政府應該做的是,使這種價格上漲帶來的利益真正傳導到農民和農業上,而不是被中間商過多地剝去。這就要求必須加強市場監管,防止中間商囤積居奇、哄抬物價、謀取暴利。使得農産品生産者、經營者、運輸者、銷售者各自獲得合理的利潤空間。同時,對城市低收入階層進行合理的財政補貼,減輕因農産品價格上漲帶來的經濟負擔。這是政府應該做好的,其他的就由市場調節和決定吧。

  相關稿件
肉蛋價格上漲不會導致明顯通脹 2009-08-28
“瘋狂的肉蛋”會否引發新一輪通脹? 2009-08-27
警惕肉、蛋漲價誘發通脹 2009-08-27
“瘋狂的肉蛋”或成新一輪通脹誘因 2009-08-27
從肉蛋奶價格漲跌看養殖業發展的宏觀缺失 200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