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連池的礦泉水“江湖”
    2009-08-03    記者:郭煦 張偉 黑龍江五大連池、哈爾濱報道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五大連池,20多年前曾經因為“礦泉水”而聞名全國。資料顯示,黑龍江省第一瓶瓶裝礦泉水就産自五大連池,當時是1980年,與分別於1996年、1997年才進入飲用水市場的娃哈哈和農夫山泉相比,無疑是先行者。可如今,在全國各大礦泉水品牌在市場蜂擁而起之時,五大連池礦泉水卻還沒走出家門口——在黑龍江省以外,人們甚至還不知道有五大連池礦泉水。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礦泉水資源利用和開發的問題就被當地政府所重視,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當地政府就先後引進阿鋼集團、浙江金義集團和哈藥集團制藥六廠等注資打造礦泉水産業,但是,終因各種原因,幾家企業先後撤出。
  “多年來,圍繞五大連池礦泉水開發的問題,政府、進駐的大企業與小水廠之間爭端不斷,相互之間的恩怨儼然成了社會上的‘江湖’恩怨。”五大連池一家礦泉水廠的廠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好水為何沒有好生意

  自1980年第一瓶礦泉水灌裝成功至今,五大連池礦泉水已有28年的開發歷史,但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
  據介紹,五大連池地區現有7家礦泉水生産企業,年銷售額1億元人民幣。其中五大連池風景區內有5家礦泉水生産企業,2008年礦泉水産銷量僅為3.5萬噸,市場範圍也主要是黑龍江省。而在2007年,我國礦泉水行業産銷量第一名企業(四川藍劍)的成績已達到44萬多噸。
  五大連池泉山礦泉水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泉山公司”)副總經理楊清彬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自己現在經常琢磨一件事:給公司生産的礦泉水改個名字。
  “都叫‘礦泉水’,但我們的礦泉水和他們完全不一樣,不能讓消費者繼續誤解下去。”在楊清彬看來,五大連池的礦泉水被賣貶值了,“做死了”,最關鍵原因就是“叫‘礦泉水’叫的”。
  楊清彬口中的“他們”,指的是市場上大多數的瓶裝水。“在許多消費者印象中,塑料瓶裝的,不含氣的水,就是‘礦泉水’,1塊錢1瓶。純凈水是‘礦泉水’,礦物質水也是‘礦泉水’,蒸餾水也是‘礦泉水’??都叫‘礦泉水’,怎麼區別我們和他們?”

  五大連池礦泉水究竟有什麼不同?

  據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下稱“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介紹,五大連池的礦泉與法國維希礦泉、俄羅斯北高加索礦泉齊名,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泉水來自地下幾百萬年前花崗岩深層的原生水,內部的二氧化碳氣體經地下火山受熱釋放,再歷經70年的礦化過程才形成。
  據原國家水利電力部水文局、黑龍江省科委組織專家鑒定,五大連池礦泉水屬鐵、硅質,含鍶及溴、碘、鋅、鈷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的重碳酸鎂鈣型碳酸冷泉,係我國少見的珍貴天然礦泉水,可作為生活飲用和醫療泉水開發利用。五大連池礦泉水曾被指定為中南海紫光閣接待外賓的特供飲品,以及中國乒乓球隊的專用飲品。
  “前些年,在哈爾濱,能喝上五大連池礦泉水絕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當地的一位礦泉水企業主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按化學成分分類,五大連池礦泉水以複合型為主,主要分為重碳酸鹽—碳酸礦水(下稱“重碳酸水”)和偏硅酸水兩大類。
  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重碳酸水,二氧化碳含量高,俗稱“含氣水”,是當地企業多年來生産礦泉水所用的主要原水,主要産自五大連池的南、北飲泉,且流量有限,兩泉的日流量共計約300噸。經記者觀察品嘗,這種水最大的特色是“含氣”,有明顯的小氣泡,口感類似於無味的汽水,具有刺激性。
  而偏硅酸水,因為在口感和視覺上並沒有獨特之處,多年來被開發利用的不多。據當地一些廠家介紹,2007年前,這種水主要被用來做桶裝水,利潤很低,市場也不大,而且競爭激烈。近年來,一些當地企業逐漸嘗試、重視開發利用偏硅酸水,但佔比依然不高,以偏硅酸水為原水的礦泉水約佔五大連池礦泉水總産量的30%左右。
  泉山公司是當地礦泉水企業中的佼佼者。據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網站資料顯示,泉山公司成立於1988年,固定資産2000萬元,流動資金800萬元。據公司副總經理楊清彬介紹,泉山公司目前生産的都是以重碳酸水為原水的礦泉水,年産量20萬箱,年純利潤在一百萬元以上。以330毫升的瓶裝水為例,一箱24瓶,出廠價為35元,在哈爾濱市場的零售價格為每瓶2~3元左右,而市場上的其他品牌礦泉水每瓶零售價格只有一元左右。
  “企業生産礦泉水這10多年,並沒有太大的發展。2000年,我們的年産量是10萬箱,但利潤點比現在還要高些。市場擴展也慢,主要市場還是黑龍江的哈爾濱,銷售對象主要還集中在酒店和政府會議。四年前,我們在北京開始設點銷售,1箱八九十元,但銷售情況一直不太好,在酒店也賣不動,消費群體主要還是些回頭客,來過五大連池,知道這個水好的。”
  楊清彬認為,五大連池礦泉水賣貶值的關鍵原因就是“礦泉水”這個名字,定位沒定好,無法和市場上形形色色的瓶裝水進行區分。“我們做市場調查和推廣時發現,經常有消費者喝了一口我們的水,無法接受,怎麼這個味道?以為我們的水壞了。”
  以五大連池重碳酸水為原水生産的礦泉水,在瓶裝水市場中,價格高、口味迥異,尤其是玻璃瓶的礦泉水,打開一段時間後,因為氧化,會沿着水線,在瓶壁上形成一圈白印,顯得很另類。
  “得想辦法起個別的名字,不讓消費者誤解。前兩天在辦公室,我想,要不,叫‘藥泉水’?但上網查了查,註冊不了。”楊清彬説。
  然而,五大連池的好水沒賣出好價錢,似乎不單是“起名字”的問題。

  幾起幾落的“統一開發”

  如何將五大連池礦泉水做大做強,包括企業、政府在內,都在進行着思考和探索。多年來,當地政府的思路是通過招商引資,統一開發,規範市場。其中起着主導作用的政府機構是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
  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的前身是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由黑龍江省政府委託五大連池市(縣級市)代管;2000年10月12日,黑龍江省政府決定撤銷管理局,成立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隸屬黑河市(地級市),由一名專職副市級領導任主任,管委會被賦予相當於縣級政府的職能。
  據一位當地企業家介紹,上個世紀90年代,“五大連池市學習南方,搞鄉企,要求每個市屬單位和鄉鎮都要辦礦泉水廠,沒這個思路就換負責人,叫‘不換腦筋就換人’,於是各家單位紛紛投資辦廠,好多企業都是幾家單位聯合辦的,每家企業的投資都在七八百萬。”
  據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介紹,最多時,設在五大連池的礦泉水廠達23個,品牌達27個。“這些水廠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各自為戰,加之重復建設,資金分散,便形不成規模。而且,因一家出資宣傳,眾家受益,誰也不肯在宣傳上投入。”
  2000年年初,時任黑龍江省省長的宋法棠在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後認為:走重組聯合之路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隨後,黑龍江省把五大連池礦泉水列為繼煤炭、木材、糧食、石油之後第五大資源開發項目,成立了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的五大連池礦泉水開發領導小組。五大連池礦泉水的資源管理也由五大連池市升格為由黑河市統一管理。
  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外宣辦新聞部主任雷景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五大連池礦泉水要想做大做強,只有統一開發這一條出路。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為此提出“五統一”,即:統一商標、統一價格、統一市場、統一生産標準、統一品牌。
  積極對外招商洽談,引進資金技術,建設大規模企業,實現礦泉水的産業開發,從而進一步擴大天然礦泉水生産規模,使資源得以合理開發利用,成為地方政府的明確思路。

  10年間三大投資者進入又撤出

  事實上,為把五大連池礦泉水産業做大,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黑河市就在五大連池風景區成立了中美合資五環礦泉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礦泉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直接隸屬於黑河市政府協調管理,註冊資本5003萬元,生産的“五大連池”牌天然含氣礦泉水曾被評為黑龍江省名牌産品。但因種種原因,該企業最終停産。之後美資撤出,五大連池政府方面接管該企業。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為了重新開發水資源,使五大連池礦泉水開發實現集團化、規模化,1998年6月,黑龍江省阿城鋼鐵集團公司與五大連池礦泉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哈爾濱市正式簽訂了合同開發礦水項目的合同書。當時約定項目總投資8008萬元,其中阿鋼集團投資3005萬元,為第一大股東,當時預計新組建的公司一年産值可達26億元,實現利潤2.5億元。
  但經營不到兩年,阿鋼集團就撤出了。至於撤出的原因,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五大連池當地礦泉水企業負責人分析説,阿鋼集團是國有企業,所有制結構單一,另外,從生産鋼鐵到生産礦泉水,跨度太大。做礦泉水市場關鍵在銷售,缺少做礦泉水市場的經驗是其撤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阿鋼撤出之後,政府又引進了第二家大企業。
  2000年2月27日,浙江金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浙江金義”)與黑河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協議約定,黑河市政府將所屬的五大連池礦泉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重組,新組建的浙江金義集團五大連池礦泉水有限公司(下稱“金義礦泉水公司”)由浙江金義控股,佔股份51%,政府下屬的五大連池礦泉水(集團)股份公司佔股49%。協議同時承諾,由浙江金義投資2億元,開發五大連池礦泉水及相關資源,協議約定,黑河市政府與浙江金義共同採取經濟、法律、行政的手段對原有23家礦泉水企業進行整合。
  隨後,黑河市政府組織工商、技術監督、衞生防疫、物價、地礦、環保等部門對17家礦泉水企業關停整改,保留下來的只有6家。
  但儘管花了大力氣整合,2002年5月,金義礦泉水公司還是解體,浙江金義全面撤出在五大連池礦泉水的經營。
  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向本刊記者解釋説:“經過兩年多的經營,浙江金義方因種種原因沒有採取對當地企業進行整合和兼併的經濟手段,所以企業發展受限,最主要的是浙江金義在資金方面優勢沒有體現出來,以至於最後離開五大連池。”
  似乎是吸取了前兩次招商引資的經驗教訓,為了便於對五大連池南北飲泉礦泉水資源開發和利用,五大連池風景區國土資源局在2003年3月14日成立了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礦泉水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五大連池水開發公司”)。該公司董事長由時任國土資源局局長王佑信擔任,總經理則由五大連池風景區礦泉水管理站經營部副總經理范洪波擔任。
  2006年7月,五大連池水開發公司委託黑龍江省國土資源收購儲備交易中心對五大連池南北飲泉重碳酸礦泉水資源量配額經營權進行公開掛牌出讓,出讓條件明確規定:競買的企業必須具有一次性投資10億元人民幣以上開發五大連池礦泉水的能力,並要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競買保證金到賬憑證方可辦理競買手續。
  當年9月7日,黑龍江哈藥集團制藥六廠(下稱“哈藥六”)以1620萬元摘牌,哈藥六和五大連池水開發公司簽署經營權出讓合同,合同約定,經營權有效期為10年,第一階段哈藥六投資1620萬元,哈藥六取得經營權經過三個月的過渡期後,有權停止向當地礦泉水生産企業定量供水。
  記者在五大連池南藥泉風景區內看到,當地礦泉水企業購買水源地就在風景區中心位置,由風景區國土資源局下屬五大連池水開發公司統一設置的水罐對礦泉水水源進行接入並短暫儲存,然後供應當天去購買水源的企業。“水罐旁邊的辦公室能控制水的流量和防水數量,那裏面有水閘,各企業每天去拉多少水源都在辦公室統計。”一位當地礦泉水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哈藥六簽訂合同以後,當地礦泉水企業都購買了哈藥六的水票。
  控制了水源,按理説水資源的開發應該大有可為。據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網站當時發布的信息顯示,哈藥集團將投資10億元建設一座現代化礦泉城,“重新構建新的礦泉水生産格局,較快地形成五大連池礦泉水規模化的生産能力”。
  但如今,礦泉城似乎也成了泡影。“我們又在最近換了新水票,新水票要到五大連池水開發公司購買,價格還是和原來一樣。”本刊記者7月初赴五大連池採訪時,上述礦泉水企業負責人如是説,而換水票的原因是“哈藥六撤出了”。
  記者在五大連池採訪時,通過多個渠道獲悉,哈藥六已經撤出,雙方的合作關係已經終止。

  “水的事很簡單,被人為整複雜了”

  對於各外來企業的輪番登場、撤出,記者在採訪中聽到了各種解讀。本地礦泉水企業對政府招商引資進來的大企業們大都評價不佳。
  “(外來企業)他們絕對不是正常企業行為來做這個市場,不是想把礦泉水做強做大。浙江金義進入後,由政府官員陪着到我們廠來,直接説要收購我們,要對我們企業進行評估。話沒有這麼説的。我們説:你憑啥收購我?我還想收購你呢!他説的就不是談生意的話!”一位五大連池當地礦泉水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説,“這幾家大企業過來後,實際投入情況並沒有原來想象的那麼好,就是利用原來的廠房設備維持着,維持原來的生産模式,和當地的小廠差不多,這不是耽誤事嘛!他們就想讓政府把市場強制性統一,但政府不可能這麼做,所以他們認為沒有多大的發展前途,就撤了。”
  而對於外來企業的進入和撤出,地方政府和外來企業則不願過多的提及。
  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書義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哈藥六屬於正常撤出,該公司覺得進一步開發五大連池礦泉水會受市場影響,因為現有企業規模都不大,品牌很多,對品牌整合有難度才決定撤出的。至於哈藥六的實力,在開發五大連池礦泉水方面,“完全沒有看出來”。
  哈藥集團宣傳部一位姓高的部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哈藥六撤出五大連池一事已經有多家媒體要求採訪,“集團領導對於此事現在還不想説,等到時機成熟時,會將事情真相告知媒體。”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當地礦泉水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説:“水的事很簡單,被人為整複雜了。我們也盼著做大做強,政府招商進駐大的大企業做起來,我們都受益,至少有更多的人知道了五大連池礦泉水的品牌,我們的銷售額也會大幅上升。政府可以引進大企業,但政府不要參與。應該讓企業和企業對話,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五統一’就是政府參與。浙江金義來之後,我們想在北飲泉做廣告,政府都不讓做。‘五統一’,首先要解決現有企業的出路問題,然後才是下一步的事。”
  而浙江金義進入後,當地政府對17家礦泉水企業的關停整改,更讓許多企業不滿。據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外宣辦新聞部主任雷景富介紹,當時被關停的是規模比較小、生産能力不強,不符合發展要求的企業。
  五大連池礦泉水銀池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銀池公司”)總經理劉思佳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説,該公司前身是五大連池市政府農業開發辦創辦的雪蓮礦泉水廠,後改名石龍礦泉水有限責任公司,1998年投資300萬建成投産後,當年的銷售額就在200萬元左右,剛剛生産兩年,就被政府責令停産。
  “我們企業有先進的生産設備,合法的營業執照,産品也是經省技術監督局抽檢合格的,竟然被政府強行關停。被關停後,我們多家礦泉水企業找到政府,要求恢復生産,都沒有得到答覆。”劉思佳説,2004年,他又重新申請營業執照,並改為現在的廠名,開始重新生産。他説,被關停的4年裏,自己的損失“無法計算”。
  據記者了解,像劉思佳的企業還算是幸運的,很多當年關停的企業,大部分到現在依然沒有重新生産。2005年8月,在多次與政府相關部門交涉無果的情況下,4家被關停的礦泉水企業決定起訴當年進行關停整改企業的7個政府職能部門。被關停企業之一,天泉礦泉水有限公司負責人蔡長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案子到現在還沒有最終的結果。
  哈藥六對南北飲泉的壟斷也讓很多當地小企業不滿,因為此舉對於主要以重碳酸水為原水的生産企業來説,無疑是致命打擊。一位礦泉水企業主氣憤地説:“他們這是想把我們直接‘掐死’!”
  據知情人士介紹,2006年哈藥六的合同簽署後,多家企業多次找到黑河市政府進行交涉,最終,取得南北飲泉暫時維持供水的結果。
  2007年7月27日,哈藥六五大連池礦泉水有限公司在五大連池南、北飲泉貼出公告,稱:因公司礦泉水生産擴産,現有南、北飲泉重碳酸礦泉水資源量已經無法滿足我公司生産需要,為此公司決定:從2007年8月16日起停止向礦泉水生産企業供水。
  當地礦泉水企業再一次向當地政府甚至省政府、中央有關部門政府反映情況,供水隨後再次恢復。
  一位當地礦泉水企業負責人有些得意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們想把我們擠出去,你看看,現在誰走了?”
  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礦産資源處非煤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説,五大連池礦泉水資源在世界上也非常稀缺,儲量也是有限的,如果無限量開採,水是可以開採,可是含礦物質成分就會不足,所以如何合理開發,需要當地政府有序規劃,有組織有步驟進行,“我們現在也對五大連池礦泉水資源根據有關規定限量審批開採,並適時進行監督。”

  誰能一統江湖?

  2009年7月初,記者在五大連池採訪時,據當地人介紹,哈藥六完全撤出五大連池十幾天后,另一家企業——北京秦龍集團已進入。
  面對記者提出的了解北京秦龍集團投資礦泉城相關情況的要求,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外宣辦新聞部主任雷景富非常謹慎,他反復地問記者:“你們怎麼知道的?我們沒對外發布過。合作的事,細節我們都不太清楚,所以不方便透露。”
  但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網站上顯示,由北京秦龍集團投資10億元建設的五大連池礦泉城項目已進入實質階段。項目已被列入黑龍江省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112個重點項目之一。
  五大連池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書義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秦龍集團的進入也是管委會招商引資的成果,一期工程現在已經開工建設,現在正在訂購設備、設計廠房,預計一期建設成年生産能力40萬噸生産規模的工程。
  截止發稿,記者未能與秦龍集團取得&&。
  對於新的這家大企業的進入,當地礦泉水企業反應不一。
  有的認為,做自己的事,不關心秦龍集團進入的事,“我們不反對大企業進入,也不反對統一開發。現在五大連池的企業,每家都報好幾個品種,玻璃瓶、塑料瓶都有,而且還不是一個規格的。如果真想做好,引進一個大企業或者大財團,他不用建廠,我們作為他的生産基地,只負責生産不同品種的不同規格,品牌就一個‘五大連池’,他們成立銷售公司統一銷售,也容易控制價格和成本,銷售渠道也能完善一些,這不就好了嗎?”
  有的則認為,重碳酸水再有10年也發展不起來,消費群體太小,就應該小型企業來幹,産品質量覆蓋本省就行了。“本省就是哈爾濱市場,其他市縣也夠嗆。大廠來投資,誰投誰賠。五大連池礦泉水發展到今天,就是我們小企業付出的心血。”
  有的則有些擔心,不知道新一輪的招商引資,會對他們採取什麼措施。“不管怎麼樣,政府應該對所有的企業公平對待。”
  記者在五大連池採訪時發現,市面上賣的價格最高的瓶裝水,竟然是以偏硅酸水為原水生産的蘇打水,1瓶售價5元-6元,而一直備受推崇的重碳酸水的售價僅為2元-3元。
  對於這一市場現象,許多當地人不以為然。據他們介紹,這是概念炒作的結果,“前兩年,有人在與五大連池挨着的克東縣搞了一種蘇打水,然後在媒體上不斷宣傳,炒作了起來,賣的還不錯,所以現在我們這邊也有人開始做蘇打水了。”
  至於自己為什麼不掏錢做宣傳,一些接受採訪的企業家坦陳,在宣傳方面,大家都靠都等,資金實力有限。這種現狀,和2000年前後有23家企業時情況一樣。“一家放炮,七家聽響。誰願意?”


  
  五大連池礦泉水的出路在哪兒?

  ——專訪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馬軍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郭煦/哈爾濱報道
  做大作強五大連池礦泉水産業,一直是擺在黑河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怎樣才能實現五大連池優質水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就五大連池礦泉水資源利用與開發的相關問題,採訪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水資源開發利用(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馬軍教授。
  《中國經濟周刊》:五大連池礦泉水資源和其他地方有什麼不同?
  馬軍:黑龍江省森林覆蓋面積比較大,綠色資源比較豐富,省內礦泉水資源優勢也很明顯,五大連池礦泉水資源有其獨特的特點,偏硅酸和重碳酸礦泉水資源儲量比較豐富,並且都是自然形成的。國外對天然的礦泉水資源是非常重視的。
  對黑龍江省來説,高端水的開發有很大的發展優勢。第一,高端的水資源儲量非常大,工業化的污染不如南方嚴重,我們是綠色生態省。
  第二,國家搞水工程研究方面的權威機構就在哈爾濱,在技術研發上有很大優勢,我們工程中心對水的質量監督檢測的儀器在國際上都是一流的。
  《中國經濟周刊》:有這些優勢,為什麼黑龍江省卻沒有産生大的礦泉水企業?
  馬軍:這其實有很多原因,經濟條件、意識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而且從礦泉水生産企業來説,南方的企業資金相對比較雄厚。
  《中國經濟周刊》:礦泉水資源的開採有哪方面的要求?
  馬軍:礦泉水的生産工藝要比純凈水難得多,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非常嚴密的生産計劃和監督體系。
  像五大連池的礦泉水資源不是無窮無盡的,政府要協調開發,有序進行。礦泉水資源的補給量跟地質結構有關,有時補給量非常慢,有時候就很充足,所以政府要有宏觀的調控,整體上的規劃管理。過量開發會對水源的質量造成影響,地下水的資源補給的時間是非常長的,所以應該限量開採。
  《中國經濟周刊》:據了解,先後有多家規模企業進駐五大連池開發礦泉水,初衷都想把市場做大,後卻因各種原因撤出,你覺得原因是什麼?
  馬軍:統一開發是必由之路,如果眾多小企業無序開發,會對資源造成威脅,這樣好的資源一定要統一保護。政府可能考慮要統一品牌,統一開發,這種想法是好的,這樣才有利於發展。現在當地這麼多企業,各自有自己的商標品牌,一個品牌出了問題,很可能就把當地整個品牌就砸了。

  相關稿件
五大連池遭遇污染萎縮威脅 200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