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話升級 催生“北京共識”
    2009-07-30    社評    來源:時代週報
  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7月27日在華盛頓拉開帷幕,對話的層次從之前的部長級升為內閣級,牽動世界各國神經。它不僅是中美關係發展的重大事件,也是雙方首次將“全球性問題”囊括在雙邊對話中。
  與2008年哀鴻遍野的景象相比,2009年回暖明顯,然而仍遠未進入復蘇軌道。作為金融海嘯“震源”的美國與擁有最多外匯儲備的中國如何攜手,不僅是兩國的問題,也關係到世界金融體系的現在與未來。新的對話機制將此前存在的中美戰略對話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合二為一。對話層次的提高,意味著中美之間的依存程度和合作程度達到了新高度。
  毫無疑問,此次對話對於全球經濟和金融形勢的演變具有重大意義,對未來中美雙方在全球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影響深遠。過去25年中,世界經濟走完了一輪由美國主導的價值定義、創造與輸送路線圖,特別是1989年之後,一整套針對拉美國家和東歐轉軌國家的“華盛頓共識”形成,它秉承了亞當斯密自由競爭的思想,與西方自由主義傳統一脈相承,深入人心,暢行全球,讓發達國家成功處於國際産業鏈的高端。
  實際上,“華盛頓共識”也曾數次面臨挑戰。強勢美元幾次將危機從美國轉移到其他自由金融貿易體,上世紀90年代初逼迫日元快速升值,不到十年又製造了東南亞金融風暴。“911”之後,現有的美元體系開始受阻,金融泡沫崩潰引發實體經濟崩潰的風險日益加劇。2007年7月,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林登拉魯什向世界發出預警,除非美、中、俄、印四國能夠聯合起來重塑世界金融體系,否則全球性經濟危機將很快到來。
  2009年,87歲高齡的拉魯什放言:“現行的世界金融體系已經崩潰,不可救藥。”“華盛頓共識”既無法重塑一個奮發向上、不斷創新的美國,也無法將世界經濟拖出泥潭。
  相比“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僅是個語義模糊的概念。它是美國《時代》周刊高級編輯、著名投資銀行高盛公司資深顧問喬舒亞庫珀發表的一篇調查論文,指出中國通過艱苦努力、主動創新和大膽實踐,摸索出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模式。庫珀對“北京共識”的總結未必準確,他僅是創造了一個富有想象空間的詞彙,而本輪金融危機有望賦予它真正的價值。
  中國的表現在衰退中引人注目,它今年有望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上半年GDP增長超過7.1%,這使得它成為世界經濟十強中唯一在最近幾個月裏恢復強勁增長的國家。當人們就奧巴馬總統7870億美元刺激經濟計劃的效果激烈辯論時,也同時在討論中國政府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為何能迅速收效。
  這是對“華盛頓共識”的微妙諷刺,按照許多西方主流經濟學家的模型,中國經濟有太多崩潰的可能,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經濟開始進入持續高速發展期,它得益於基於成本比較優勢的對外貿易。此增長方式弊端明顯,它高度依賴外部市場,看起來歐美的經濟衰退必會在中國産生鏈式反應。然而,中國一直備受爭議的資本項目管制發揮了效能,它在危機中迅速啟動,引導生産轉向內需,許多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將是帶動世界其他國家走出低谷的主要力量。
  當然,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象徵意義可能大於實質成果,它不會是一場慶祝“華盛頓共識”向“北京共識”妥協的派對,而是檢驗奧巴馬如何同中國交往的考試。中國迄今為止大約持有8000 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它是個可悲的美元持有大國,而美國仍在熱切期盼它進一步增持,沒有人指望一次會談能消除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深刻分歧。
  如果説“華盛頓共識”帶有顯著的美國色彩,則“北京共識”將更具普世意義,它可能成為國際金融貨幣新體系的發力點,也許舊的金融體系仍會出現小陽春式的回潮,但基於“北京共識”最終會建立起一種對抗色彩較弱的貨幣關係,太平洋沿岸將會圍繞這種正在萌芽的共識形成全世界最大的經濟快速增長帶,引領世界走出危機。
  相關稿件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蝴蝶效應 2009-07-30
聚光燈下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2009-07-30
評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國日益自信和果斷 2009-07-30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尋求新平衡 2009-07-28
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 200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