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一系列汽車産業振興計劃,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觸發老百姓對汽車的剛性需求,産生了“全球第一汽車市場”,而這正是此次車展創下兩項歷史之最的原動力。 2009上海國際汽車展昨日正式開幕。在全球籠罩金融危機的烏雲下,這裡的車展卻十分熱鬧繁榮。展商雲集,觀眾如潮。本屆上海車展創下兩項歷史之最:一是展廳面積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二是參展跨國汽車巨頭最全。 根據全國乘用車聯席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幾乎所有的國內汽車廠家環比漲幅都在20%左右,整個乘用車和商用車銷量有可能達到創紀錄的100萬輛,連續三個月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銷售大國。相比之下,在4月1日美國各大車企披露的3月份數據顯示,美國的汽車銷量持續下滑。總銷量大約為85.8萬輛,雖然相較於2月份銷售的68.9萬輛來説有所增長,但是同比仍下跌了37%,是美國車市第六個月跌幅連續超過30%。 原來業界都估計要到2015年以後,中國車市才有可能超過美國。沒想到因為國際金融危機,中國車市比預期提前了6年登上世界第一汽車市場的寶座。這是不是符合有些人很起勁地鼓吹要“拐彎趕超”? 中國車市能夠在世界上第一個復蘇,除了中國市場本身的保有量,當然是得益於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 中國人口基數大,經濟正在上升期,買車的人正在增多。金融危機中,美國普通消費者由於其金融資産全面縮水隨之消費也大降,而中國消費者尤其是大多數仍保有工作職位的消費者,其薪金收入沒有大的變化,其金融資産主要是儲蓄,理論上並未貶值,因此總體上講,中國消費沒有比危機前下降多少。 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中國&&的汽車業調整振興規劃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燃油稅改革和減免購置稅都有利於快速恢復市場信心,刺激消費,一系列的汽車産業振興計劃産生了汽車業産銷兩旺的局面。 然而,這個“拐彎趕超”成功而來的全球第一車市對中國究竟有多少用呢?別説世界第一車市這個寶座中國還能保持多久,因為在相當一個時期內,普通中國人買車都還是一個重大消費行為。而一二年後,美國金融危機總要過去,美國人買車只是普通的消費行為。一二年內美國很有可能再次成為世界頭號車市。 不管怎樣,正是中國成了世界第一汽車市場,正是全球危機中唯有的熱鬧市場,吸引了全世界的汽車商參加上海車展。 我們這世界第一車市,難道就只是外國汽車商傾銷産品的市場?當然,許多外國品牌的汽車都是在中國製造,當那些中國製造的外國品牌車銷售成功之時,中國企業也賺到了大量利潤,即使外國製造的外國品牌車在中國銷售,中國同樣能夠得到好處,同樣能促進中國經濟。何況,由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當今世界品牌汽車及所有零部件的知識産權、生産該品牌汽車所需的零部件都屬一個國家,實乃鳳毛麟角。 而使觀眾感到自豪的是,此次上海國際車展上,有不少自主的中資自主品牌汽車登&亮相。不過我們發現,在那眾多的所謂自主品牌車當中,非但沒有像奧迪、別克、帕薩特那樣佔有充分市場份額的名牌車,而且真正有完全知識産權(包括核心發動機)的汽車品牌只有奇瑞一家。而本來要擁有自己品牌車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取得核心利潤,而要掌控核心利潤,必須擁有核心知識産權。 中國汽車業重新崛起已有20多年了,無論從中國的市場需求來説,還是從中國汽車業的經濟實力技術發展來看,中國自主品牌的能夠充分佔領市場的一二款主打汽車應該要問世了。在目前歐美車市低迷、尤其是美國主要汽車廠商面臨破産風險的大背景下,同時也在新能源即將破土而出之際,中國的汽車工業需要有一個高瞻遠矚的大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