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雄爭霸是國際貨幣體係方向
    2009-04-03    陳東海    來源:證券時報

  美元並非危機真正根源

  在2009年4月2日G20國集團倫敦會議期間,以“金磚四國”為主的要求結束美元獨佔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用一籃子貨幣或者是用SDR等超主權的國際儲備貨幣取代美元的呼聲不絕于耳。
  這次危機的産生與爆發,是與美元有一定的聯繫的。由于美元具備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美國的貨幣政策因此具備巨大的外溢性,美聯儲有隱然淩駕于全球其他央行之上之勢,美國享有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的特權,而且美國的失誤和災難容易傳遞給全世界,這次金融海嘯就是明證。因此許多國家要求打破美元獨霸的國際貨幣體係、用其他儲備形式取代美元的呼吁是有客觀原因的。
  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形成是歷史的選擇。美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以後,不再受到黃金數量限制的限制,極大便利了國際間經濟社會交往、金融投資等活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發展,因此可以説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是與全球的現代化和發展聯繫在一起的,美元曾經居功至偉。
  其實,美元並不是造成這次危機的根本原因。這次危機的源頭,是美國的次級信貸市場出現了問題,其根本原因又在于美國人超前消費、過度消費以致透支了未來十幾年、幾十年的財力,在過度透支無法持續後次級信貸市場的危機就發生了。而美國由于資産證券化、金融衍生産品泛濫、投資盛行杠桿化,所以風險便被放大幾百倍以後擴散到全世界。因此危機的根子在于全球消費和儲蓄的失衡,美元只是一個傳遞媒介。把這次危機所有的憤怒都潑向美元是不正確的,無助于找到解決危機的根本辦法,更無助于防止危機的再次發生。
  但是,由于美元獨享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美國貨幣政策便具備了外溢性等原因容易將美國的失誤和災難傳遞給全世界,加上“鑄幣稅”特權,因此從長期來看,這對于全世界各國來説並不公平。所以結束美元獨佔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的局面和改革目前的國際貨幣體係是必要的。

  超主權貨幣難以實行

  那麼應該如何來構造新的國際儲備貨幣體係呢?
  由于國際儲備貨幣是國際交流、經濟交往、金融投資等等所有跨國境和國際活動的基礎,因此不存在著包括SDR在內的什麼超主權的儲備貨幣能夠擔當起國際儲備貨幣的功能。目前沒有超主權的權力主體,自然也就沒有發行超主權貨幣的客觀基礎。在全球各國面臨政治、民族、種族、意識形態、經濟發展等諸多重大差異的情況下,形成不了一個橫貫全球的超主權的權力實體。即使是像歐元區那樣的在政治、民族、種族、意識形態、經濟發展等方面趨同或者是差異很小的區域,也因為其他因素的差異,導致歐元區貨幣政策左右為難,歐元區和歐元也時不時的傳出解體和崩潰的聲音。要形成一個全球的政治、經濟共同體,使用同一個超主權的貨幣來進行一切國際活動,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至于聯合國金融改革專家委員會提出的一籃子貨幣,也是不可行的。因為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不光是各國政府和央行外匯儲備需要使用,全球的企業、各類組織機構、個人在國際活動中也要使用該種貨幣。一籃子貨幣因為無法滿足全球所有持有貨幣的微觀主體隨時隨地的計量和結算的需要,也不具備實行的基本條件。超主權貨幣包括SDR同樣有這個天然的、無法克服的致命缺陷。

  儲備貨幣多元化才是正道

  結束美元獨大,既不可能採用一籃子貨幣,又無法採用SDR等超主權貨幣,選擇只有二種:要麼是重新啟用黃金,要麼用“戰國形式”來取代美元獨霸地位。黃金由于數量有限和實物屬性,不利于國際間各種交往交流活動的開展與擴大,早已被淘汰,因此也是不可行的。那麼,儲備貨幣進入“戰國形式”就是必然的、順理成章的了。
  儲備貨幣的戰國形式,就是以美元為主,其他主要貨幣為重要補充的多元儲備貨幣體係。只要一個國家是全球或者區域的主要經濟體、有良好的金融及監管、經濟先進發展穩健、貨幣自由兌換都可以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樣世界上就有5到10個貨幣可以納入國際儲備貨幣體係,與美元形成互補關係。未來只要非美國家相互之間、各類國際組織盡量使用非美貨幣,就可以順利過渡到以美元為主、其他重要貨幣為輔的新國際貨幣體係中。“戰國形式”的多元國際儲備貨幣體係沒有一籃子貨幣的不方便性,也沒有SDR等超主權貨幣構想的虛空性、遙不可及性。而且實行了多元的國際儲備貨幣體係,一國的經濟危機和困難就不會大面積的傳播到全球,而且也沒有獨佔“鑄幣稅”的問題,所以對于世界來説,既安全又公平,因此值得全球各國研究和採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