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是怎樣闖進“十大振興規劃”的
    2009-02-24    馮海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房地産終於在十大産業振興規劃中佔據一席。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日前透露,原來十大振興規劃沒有房地産,但有能源。“能源其實很重要,但能源行業的振興規劃最終改成了房地産,可見中央對這個問題的重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人士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上海證券報》2月23日)

  種種跡象表明,房地産搭上了“十大産業振興規劃”的末班車。這對於急盼“解放軍”的開發商而言,無疑是牛年第一喜訊,已有多家機構預測地産龍頭股受益最大。既然成思危先生披露“原來十大振興規劃沒有房地産”,那麼,房地産是如何擠走能源産業位列“十大振興規劃”呢?
  無疑,支柱産業地位是房地産闖入“十大振興規劃”的關鍵理由。這一理由經過開發商和一些專家的大肆渲染,已經到了要挾中國經濟的地步——沒有房地産做支柱,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行業就要面臨危機。但這一理由卻忽略了房地産過度發展提前透支消費這一事實,多個行業因房地産提前透支消費而影響到可持續發展。
  房地産在最初階段的確發揮了支柱作用。但隨着許多新興行業的興起和産業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房地産的支柱地位實際上在減弱。有關方面應該意識到,房地産業長期過度增長,帶來房價過快增長,不僅引起民怨,並且對産業升級、城市化及貧富差距拉大等方面起了很大負作用。國家發改委研究室的一份報告就曾建議,中央和地方放棄把房地産作為支柱産業。今年廣東省政府報告也刪除了“發揮房地産支柱作用”的表述。所以,今後的房地産能否像過去那樣強勁助推中國經濟,還需觀察。
  民生性應該是房地産闖入“十大”的第二個原因。房地産因與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天然的民生性——無論是商品房還是保障房,都不能排除民生屬性。但有關方面也要意識到,房價才是房地産民生性的核心,如果高企的房價不回歸理性,其民生性就打了折扣。
  當然,房地産闖入“十大”也與技術性操作有一定關係。據《21世紀經濟報道》2月12日報道,為了讓房地産搭上産業振興規劃的末班車,有關方面刪除了規劃題目中的“振興”二字,以“房地産業發展和調整規劃”的名義向上申報,並最終如願以償。
  搭上“十大振興規劃”的快通車,意味着房地産會像過去一樣,繼續享受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照顧。但在筆者看來,目前房地産依然處於市場調整階段,行業並沒有出現整體性衰退跡象。過度關愛,只能使房地産繼續依賴“母愛”,産業淘汰與升級更加遙遠。
  依筆者之見,任何一個行業的振興規劃,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公共利益。既然如此,所有行業的振興規劃不能只是部門醞釀和行業內討論,而應該公開廣泛徵求民意:一方面應尋求民眾理解、獲得民意支持;另一方面可吸收民智,讓行業振興規劃更完善更合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