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經濟思想的記錄者
《經濟研究參考》創辦30周年
    2009-01-23    作者:金燦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訊 30年前,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一個星期後,一份名為《經濟研究參考資料》的雜誌誕生了。2009年1月18日,和着新春佳節的喜慶氣氛,這份中國社會科學院創辦、後由財政部主辦的雜誌迎來了她的30華誕慶典。來自全國各地的160多名經濟學家齊聚北京,為《經濟研究參考》雜誌30周年慶生。
  《經濟研究參考》雜誌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主持創辦的,被我國經濟學者譽為“改革開放經濟思想的忠實記錄者”,“改革開放的經濟思想庫”,哺育了一批經濟科學的新生力量。從1979年至1984年的雜誌目錄上可以看到,許多後來成為改革開放時代重要領導人、經濟學大家的學者都曾在這份雜誌上留下自己的濟世新論。這本雜誌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新經濟學科,像生産力經濟學、國土經濟學、消費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市場學等由萌芽到發展、到深刻影響了我國經濟生活的歷史脈絡,大量譯介了當時國際先進的經濟理論、管理理論,為經濟學成為顯學、為我國的經濟實踐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雜誌的創辦者、九十四歲的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在為《經濟研究參考》雜誌創刊30周年的紀念冊《共同走過》撰寫的寄語中寫道:《經濟研究參考》雜誌原名《經濟研究參考資料》,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倡導創辦的一份雜誌,1979年1月出版了雜誌的第一期。當時,隨着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整個民族毅然決然地踏上改革開放的歷史新征程,我國的經濟實踐和理論研究都迫切需要得到加強。經濟工作者,不論是實際工作者,還是理論工作者,都需要一個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交流的平台,來探討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遇到的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經濟研究參考》雜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形勢下誕生的。可以説,它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直接産物,是應改革開放需要而創。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這份雜誌對於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理論與實踐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受到廣大經濟工作者的歡迎和喜愛。
  財政部副部長丁學東在為《經濟研究參考》雜誌創刊30周年的紀念冊《共同走過》撰寫的紀念文章《植根改革開放偉大實踐 服務經濟科學繁榮發展》一文中寫到:我是《經濟研究參考》雜誌的讀者,也是這份雜誌的作者。1979年這份雜誌創辦之時,正值我在大學讀書求學。當時,雜誌每年出版兩百期,其上刊登了大量探討我國改革開放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優秀文章、研究報告,以及反映國外經濟理論和實踐情況的珍貴文獻資料。我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接觸這份雜誌,幾乎每期必讀,感覺這份雜誌信息量大,所刊登的文章有很強的實踐性、前瞻性,對我的學業助益良多,多年來我一直保留了經常閱讀這份雜誌的習慣。1985年我到財政部工作以後就開始在這份雜誌上發表文章,成為《經濟研究參考》雜誌的讀者兼作者,而且通過雜誌與經濟界同仁交流對經濟領域有關問題的看法。
  財政部副部長李勇、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主席於友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於光遠先生的代表胡冀燕等領導和嘉賓了出席會議並講話,王丙乾、於光遠、謝旭人、劉仲藜、厲以寧、吳敬璉、王夢奎、遲海濱、許毅、李京文、王軍、魏傑、賈康、溫鐵軍等100多名領導和學者為《經濟研究參考》雜誌創刊30周年題詞祝賀。130多個學會、協會、研究機構、新聞單位發來賀信&&祝賀。
  相關稿件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累計進口各類汽車405萬輛 2009-01-07
《知識産權與改革開放30年》在京首發 2008-12-23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紀念郵票發行 2008-12-22
《改革開放30年統計資料彙編》出版 2008-12-19
[紀念改革開放30年]“中國製造”的非常故事 200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