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返鄉農民工變成"資源財富"
2009-01-16 本報記者:馬姝瑞 來源:經濟參考報
1月15日,“阜陽市2009年返鄉農民工招聘洽談會”在安徽阜陽舉行。圖為幾位返鄉農民工在招聘會上了解企業用工信息。新華社記者:李健 攝
“現在正是企業招工的‘黃金時期’!我們打算好好地利用招聘會的平台招攬一大批優秀的農民工,把他們留下來!”在安徽阜陽返鄉農民工大型招聘會上,安徽寶迪服飾有限公司招工負責人王彬彬語氣中充滿了求賢若渴的急切勁兒。
1月15日上午,為期三天的阜陽市返鄉農民工大型招聘會拉開帷幕。作為全國五大農民工集散地之一,截至1月8日,阜陽已有返鄉農民工近24萬人,佔全市外出務工總人數的1/10,且返鄉人員中半數以上是被迫回鄉的。
為此,阜陽市特別在春節前舉辦了這場大型招聘會,選出230多家企業、就業崗位33000多個,涉及生産製造、商務服務、文化教育、酒店服務、房産建築、金融保險、保安和農林牧漁等8個領域。參加企業之多,用工規模之大,創阜陽多年來招聘洽談會之最。
“一方面農民工兄弟們正面臨失業,另一方面本地企業面臨用工短缺,急需大量熟練工人。”阜陽市勞動保障局局長汝天彬説,“要把返鄉農民工變成‘資源財富’。”
王彬彬告訴記者,2008年上半年,阜陽市潁東區創業園一下來了十多家服裝企業,都是從福建等地區轉移過來的。“企業多了,留在阜陽的農民工數量卻沒增多,幾乎家家企業都招不滿人,生産線只能開一半、閒一半,我們企業8條生産線現在只能開5條,不是因為沒訂單,是因為沒工人!”王彬彬説。2009年,這家企業還打算新增4條生産線,“缺工”已經成為眼下最大“瓶頸”,企業不得不專門派出3名工人天天走村串戶去“招工”。
潁上縣八里河鎮朱崗村35歲的農民工朱超收在會場來來回回轉了幾圈,手裏攥着厚厚一疊招聘啟事。他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在福建一家成衣廠做了15年裁剪工,是目前製衣企業“搶着要”的熟練技術工人。
受到招聘會人頭攢動景象的感染,朱師傅情緒激動起來,幾乎是喊着和記者聊起來。“在外面時間太久了,家鄉有啥好發展、有啥好企業俺都不知道,趁這個機會多了解了解!只要有合適的崗位,每月少賺一千塊我都願意回家工作!”
農民工返鄉了,企業也追着來了。在這次招聘會上,除阜陽本地企業外,江蘇、浙江、山東等省,及安徽省內合肥、宣城、滁州、安慶等市的46家企業遠道而來。江蘇宿遷市勞動就業管理處主任張永生就帶着當地的6家企業“慕名”來招工。
“阜陽是全國著名的農民工輸出地,我們兩家城市幾年前就建立了勞務合作關係。但是受農民工習慣於外出務工影響,再加上宿遷又是新興工業城市,外界對我們了解有限,阜陽籍農民工到宿遷務工的很少。”張永生説。
據他介紹,今年宿遷市預計用工需求在8到10萬人,自身只能解決3到4萬人,用工缺口約4萬人,返鄉農民工對於這些缺工的城市來説,已成為了不折不扣的“資源財富”。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