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10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減輕居民合理購房負擔,發揮房地産在擴大內需中的作用”。12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三條措施,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鼓勵住房消費,保持合理房地産開發投資規模。(12月18日《新京報》)
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三條措施中,對二套房政策的松綁,最引人矚目。作為系列樓市調控舉措過程中的一步,國家相關方面此舉傳達出的“穩中有進”確保房地産市場運行平穩的意圖,十分明顯。 在二套房政策松綁後,如何保證全國房地産市場的整體穩定呢?也就是説,如何確保穩定的房地産市場在利好整體經濟平穩運行的情況下,兼顧到公眾的住房需求和現實利益呢?進一步説,如何確保二套房政策松綁後的系列後繼舉措,是救樓市而不是救房價呢?當前和今後一個階段,這些問題,需要各級政府認真應對。 三條措施中最讓普通公眾感到欣慰的,當屬對9000億元保障房投資計劃的再度強調和確認。聯想到此前媒體對不少地方紛紛停建經適房的報道,我們在此的期望是,在後繼政策的跟進上,相關方面要採取積極有效的舉措,督促各級地方政府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確保9000億元保障房投資計劃整體落到實處。 因為,保障性住房建設的不力或者是失衡,其負面影響都是難以預料的:低收入群體和夾心層群體的住房問題難以全面妥善解決,保障性住房建設對房價的調整作用也將因此而大幅削弱,試圖藉此拉動經濟增長的預期目的也會打上折扣。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此次有限的二套房政策松綁,一方面是出於對房地産市場謹慎調節的考慮,另一方面,相關方面不想給市場和公眾留下政策調整過頻、調幅過大貌似鼓勵投機的印象。因為,從目前的情況看,松綁後的二套房政策,能夠多大程度地喚起預期購房群體的積極性,公眾的觀望情緒會得到多大程度的緩解,還是未知。謹慎松綁二套房政策,一方面給政策的下一步調整預留了足夠的空間,另一方面,還向市場和公眾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在平穩市場和兼顧公眾利益之間,相關方面一直都在不懈努力。 所以,在二套房政策松綁之後,後繼的跟進政策和措施,應該在兩個大方向上着力,以確保目前階段樓市運行的合理穩定。其一,要做好鼓勵、監督各地地方政府有效使用住房公積金閒置資金等方面的工作,督促9000億元保障房投資計劃及時落到實處,確保在3年內完成“解決近750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240萬戶林區、墾區、煤礦等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問題,並積極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的目標。 其二,要對地方政府花樣翻新的托市舉措,進行及時辨別並給出準確規範,以平穩房價走向。鼓勵那些通過降低利率和稅費、調整信貸政策等方式穩定樓市的地方政府,比如,目前西安市向個人購房者發放補貼、面積越小補貼越高的托市之舉,就值得觀望鼓勵。同時,堅決制止那些打着保護公眾利益的旗號,濫用公權力干預房價的行為,比如,目前南京市以避免爛尾樓出現為名,查處開發商低價售房的行為,就應該及時得到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