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11-20 新華社記者:余曉潔 黃堃 劉大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豬肉比去年冬天便宜點了。我們汶川縣城這邊乾旱,蔬菜少,從外頭運進來,有點貴。蘋果、橘子本地都産,不貴。”和往常一樣,毛家桂大媽背着竹編的背簍上菜市場買菜。 早晨6點鐘,菜販們、攤主們的討價還價聲和東邊溫暖的陽光一起劃破寧靜的天邊,雙河菜市又迎來了新的一天。菜販們將前一天從成都整車批發來的蔬菜,賣給雙河的攤主。雙河菜市是汶川縣城上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的菜市場。 “幺妹(對年輕女子的昵稱),你要啥子菜,我這都有。你看這白菜,多清秀的,才8角。”攤主熱情地招呼客戶。整個上午,菜市場裏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與18日下午在都江堰岷江菜市“探訪”的物價相比,記者發現汶川禽蛋魚肉和小尖辣椒等本地不産的品種的價格要稍高一些,兩地常見蔬菜和水果的價格基本持平。 都江堰市場上的豬肉10元1斤,雞蛋3元5角,小尖辣椒4元5角,白菜8角,白蘿蔔6角,紅富士蘋果2元。而在汶川,豬肉12元一斤,雞蛋3元5角至4元,小尖辣椒6元至8元,白蘿蔔、蘋果兩地價格相同,白菜的價格在汶川還要便宜一點,只要6角。 汶川和都江堰都是“5 12”特大地震的極重災區,並且兩地&&緊密,都江堰是從汶川到成都的大門,而汶川是從都江堰到阿壩州的大門。為什麼兩地老百姓“菜籃子”裏的物價有些差別呢? “因為地震後汶川市場上的肉類和菜蔬主要從外地運進來,都(江堰)汶(川)路等‘災區生命線’雖然已打通,但車多,還經常塌方。一些産品價格稍貴的主要原因是運輸成本高。”汶川縣物價局局長陳季康解釋説。 地震後最初一段時間,汶川縣城一些主副食品價格曾出現大幅上漲,但有關方面迅速調運物資,並協調商戶規範物價,現在汶川市場上的一些主副食品價格比去年同期和地震前已有降低。以豬肉為例,記錄顯示,去年11月的價格是13.5元一斤,今年4月底的價格是13元一斤,而現在只有12元一斤。 此外,由於汶川本地産白菜,運輸不便倒使得本地白菜價格比都江堰更為便宜。 陳季康説,他們每天都在監控災區物價,尤其是以與災區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菜籃子”物價為重點。對於比較大的異動情況,迅速採取措施處理。不過他&&,物價從根本上説還是應該由市場決定,現在採取的一些措施只是因為災區情況特殊,特事特辦。隨着災區交通運輸條件的不斷改善,以及災區自身生産能力的恢復和增長,地震災區的“菜籃子”將逐步完全回歸到正常水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