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要提升企業競爭力
    2008-11-05    作者:井水明    來源:證券時報

  日前,由國家商務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産業國際競爭力論壇在滬舉行。與會中外專家學者、政府官員認為,危機和挑戰前所未有,但蘊藏的機遇也前所未有,有可能大大提升中國産業的國際競爭力;而提升産業競爭力,企業是關鍵。

  提升産業競爭力,企業是關鍵,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起着決定性作用。什麼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從廣義上講,核心競爭力指的是能夠確保企業獲得長期穩定發展優勢並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競爭力。具體而言,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關鍵要靠科技創新,要有一個具有遠見卓識且有堅韌不拔、踏實肯幹作風的企業領頭人。
  中國産業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主要是我們長期以來對企業競爭力一直不夠重視。雖然中國鋼鐵産量高居世界榜首,可中國每噸鋼材出口平均單價500美元,而從發達國家進口鋼材平均價格1200美元。再看看玩具行業,我國玩具出口量佔全球的80%,但去年以來的一系列質量事件,把中國玩具産業一下打懵了,幾千家玩具企業倒閉,産業國際競爭力究竟在哪?為數眾多的服裝出口企業為跨國公司充當加工組裝車間,靠跨國公司的知名品牌和銷售渠道維持生存,出口産品單一,附加值低。
  産業競爭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取決於持之以恒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思維創新、企業文化創新、産品創新等一系列創新,其中起主導作用的則是科技創新。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弱在很大程度上與對技術進步重視不夠有關。據對我國第二産業增長貢獻率的統計,1979年到1988年,技術進步貢獻率為34.2%;而2002年到2006年則跌至10%;與此同時,資本投入的貢獻率則從45.7%升至82%;技術進步貢獻率的下降,拖累了中國企業獲取高附加值利潤的能力。
  企業應以金融危機為契機,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提升我國産業國際競爭力的中心環節。同時,應整合科技資源,借助外腦外智,下大力突破制約自身發展的關鍵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標準和完整的産業鏈條。我國企業應攜手開發新技術,以降低科技創新成本和風險,整體提升我國産業的國際競爭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