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醫頭”的食品安檢模式該改了
    2008-10-29    作者:王槍槍     來源:南方都市報

  香港食物安全部門在産自大連韓偉養雞有限公司的雞蛋中驗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標後,農業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督處昨日稱,相關部門已開始展開調查。農業部有關人士還&&,農業部將會同其他部門進一步修訂飼料的三聚氰胺含量標準。(新民網10月28日)

  在近兩個月的三聚氰胺風波中,最早爆出問題的是奶粉,然後是液態奶,於是經過一輪調查治理檢測和標準制定,現在有關方面隔三差五就發布液態奶和奶粉三聚氫胺含量的檢測結果———合格!然而就在人們初步對奶製品安全信心回升的時候,雞蛋又出問題了,在香港被檢出含有三聚氰胺!於是新的一輪調查治理和檢測又將開始,有關部門將進一步修訂飼料的三聚氰胺含量標準……
  綜觀這一系列動作,給人的感覺就是:頭痛了,趕緊吃頭痛藥;腳痛了,趕緊噴雲南白藥(000538,股吧)氣霧劑;然後等待身體別的部位再痛,再處理……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不理會,頭痛與腳痛有可能是因為身體綜合神經系統的失調而引起的。
  為什麼三聚氰胺如此廣泛地出現在這麼多食品裏?是突發現象還是整個食品業積弊爆發?在食品中是否還含有我們目前尚未進行檢測的其他違規添加劑?為何我們總是在出現問題之後才想起檢查檢測?才想起制定標準?為何行政作為總要比真相晚了一步又一步?單就三聚氰胺事件來説,能否從現在就開始展開所有食品的專項大檢查?能否制定一個總的食品行業三聚氰胺含量標準,直接進行針對三聚氰胺的根本治療呢?
  食品安全檢測是一門技術學問,更是一門管理學問,而“頭痛醫頭”的治理模式毫無疑問是屬於非常低劣且落後的管理手段,應該摒棄。更科學的手段或思維,應該是不要等出了甲問題才專門解決甲問題,而應當在甲問題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對乙丙丁問題進行源頭截堵。任何一項食品安全標準應該也必須借境內外國內外的前車之鑒,以他山之石來彌補我們體系中的豁口。更應該厘清的是,食品安全檢測也需殺個回馬槍,比如前幾年爆發過的蘇丹紅、多寶魚之類的“毒病”,現在該重做行業檢測和檢查,以防那些“毒”在“陣風”過後捲土重來抑或借屍還魂!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