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見聞
“雖感受到金融危機的寒意,但我們仍有信心”
    2008-10-27    新華社記者:薛凱 李亞彪 李偉    來源:經濟參考報
  24日,記者在中國輕紡城看到,各種運輸車輛往來穿梭,人流摩肩接踵,一派繁忙景象。但在同一些店舖業主和公司負責人交談中,還是感到了一種憂慮和不安。
  在雅泰紡織店舖,負責人陳楚升説:“如今是我在中國輕紡城經營六七年來遇到的最困難時期。”據了解,這家店舖的服飾面料生意下半年下降很快,訂單與去年同比減少一半。而市場中不少店舖都面臨着這種情況。
  除貿易企業外,生産企業的訂單也出現萎縮。一家印染企業的董事長&&,他們目前的産能沒有滿負荷運轉,訂單也比去年同期約減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歐美等國家市場需求出現萎縮。
  專做外貿生意的紹興春夏秋冬紡織公司總經理蔡正希説:“現在的海外市場變化太快了,讓人難以把握。”一些企業家&&,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可能還剛剛開始,未來市場會怎樣,大家都沒底。 
  “最近一段時間,紹興縣出口企業面臨四個‘難’:一是出口前景難估算,二是出口産品提價難,三是出口市場鞏固難,四是出口後勁增長難。”紹興縣外經貿局局長陳永建説。
  在紹興縣委、縣政府的幫扶引導下,中國輕紡城的各企業正積極探索應對危機之道:最好能“保盈利”,其次是“保市場”,或想方設法“保生存”。
  一些企業通過轉攻內貿、開發新産品和新市場等方式,積極化解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
  中國輕紡城瑞安商會會長、德龍莎美特紡織公司總經理龔式敏説,該公司從今年3月起就開始轉型,從過去以“外貿”為主到現在主攻“內貿”。他們還集中精力進行新品開發,將研發投入提高到銷售收入的3%,確保了産品的較高利潤,甚至從國外面料廠商手中搶走了部分“蛋糕”。
  針對國外紡織品訂單不斷壓價的新情況,一些紡織企業為了不讓生産停滯、不讓市場丟失,採取了“保市場”“保生存”的辦法。如有的企業為了不讓工廠停下來,不讓市場丟失,沒有利潤也接單;還有的生産企業為了緩解資金壓力,除實行限産之外,還採取降價措施,千方百計把資金回籠。
  儘管遭遇經濟不景氣,但不少大中型企業仍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浙江繽麗紡織董事長王新生認為,小企業關停歇業,大家可以理解;但大企業不行,沒有利潤甚至虧損也要撐下去,否則就會丟掉國外的市場。此外,大企業員工多,如果停産的話,社會就業壓力會馬上加大。
  在採訪中不少紡織行業的企業家告訴記者,儘管他們感到下半年及明年出口形勢不樂觀,可依然看好我國紡織業的遠景。
  國家提出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退稅率提高,進一步喚起了紹興幹部和企業的信心。
  “這對我們紡織行業出口是一個大的利好因素,它一方面可以促進産品價格競爭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振企業家的信心。”紹興縣外經貿局局長陳永建&&,“當前政府正幫助企業做好三個創新,一是市場結構的創新,二是産品結構的創新,三是結匯方式的創新。”
  相關稿件
紹興縣560萬元“助力”土地股份合作化流轉 2008-10-22
紹興擺出“專家超市”支招企業發展 2008-06-30
國際紡織品博覽會將於10月在紹興舉行 2008-04-07
全國首座零能耗建築在浙江紹興奠基 2008-04-07
游泳隊紹興"實戰演習" 誰有希望登上奧運領獎&? 200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