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源並購案與中國企業家的眼界
    2008-09-10    譚浩俊    來源:中國證券報
    按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兼併、收購、轉讓、強強聯合等,都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市場競爭本身就是優勝劣汰、大魚吃小魚。但是,為什麼匯源並購案會産生這麼大的影響、引起這麼大的震動呢?難道匯源果汁被並購,會對國家經濟安全産生重大影響?
    顯然不是!
    不少人認為,匯源並購案産生這麼大影響的主要原因,在於“匯源”是一個在中國消費者眼中頗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民族品牌,或者説是一個能夠在未來若干年與外國知名飲料企業相抗衡的民族品牌。匯源被可口可樂並購以後,中國失去的不只是一個企業、一個品牌,而是中國企業在飲料行業的競爭力和地位。
    對匯源被可口可樂並購的問題,很多專家、學者包括網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認為是民企生存環境惡劣的,有認為是中國市場發展錯位的,也有認為是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未理順的。筆者認為,這些看法都有道理,也都有可能。但是,筆者更想説的是,匯源並購案的發生,與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眼界、思路和目標定位、發展思維密切相關。
    日前公布排名的中國企業500強,從企業的資産規模、經營業績、增長速度來看,似乎都很高、很強、很有競爭力。然而,透過這份名單的結構來看,前10名都是壟斷企業,都是得到國家政策和行政權力特別照顧的企業。更重要的,在500強中,海外收入超過30%國際公認線的企業只有39家,不足10%。也就是説,這些500強企業,絕大多數沒有賺外國人的錢、掏外國人腰包的本領。相反,世界500強、大型跨國公司等,卻利用他們的品牌、技術、科技和營銷優勢,大把大把地賺中國人的錢。
    可以這樣説,不久前鬧得沸沸颺颺的徐工機械收購案和現在的匯源並購案,都是跨國公司佔領中國市場甚至控制中國關鍵行業的典型案例。我們要問的是,面對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大肆收購中國企業、購買中國企業的股權和資産、佔領中國市場,我們的500強企業作何感想?想過如何去賺外國人的錢、佔領外國市場了嗎?
    聯想到中國企業在鐵礦石等重要原材料價格的國際談判中沒有話語權,我們真的為中國企業特別是500強企業感到擔心。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年,我們是否也應當好好反思一下,在走過了30年的“引進來”之路之後,500強企業是否應當加快一下“走出去”的步伐,為其他企業做個榜樣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