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稅收同比勁增逾三成,稅收高增長勢頭不減。面對宏觀經濟和企業經營困難的現狀,關於是否減稅的爭論日趨激烈。而在CPI漲幅高於民眾收入漲幅的大背景下,有關提高個稅起徵點的呼聲再起。
在坊間,經濟學家吳敬璉為當下的經濟難題開出自己的“藥方”——減稅,而清華大學教授魏傑乾脆提出將個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巧合的是,全國人大財經委昨日也建議提高個稅起徵點和降低利息稅,以增加居民實際收入。
個稅起徵點到底需不需要再次作出調整?如果調整,以多大的幅度為宜?不妨以數字來説明。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7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4932元,2000元起徵點幾乎將平均收入線以上的所有工薪階層一網打盡,對普通民眾來説,這確實是不小的負擔。而且這樣一來,個稅還給人一種“人頭稅”的感覺,這既不符合稅收對社會財富再分配進行調節的本義,也與個稅的初衷——公平相背離。特別是在遺産稅、奢侈品稅還缺失的前提下,工薪階層所繳納的稅收收入竟佔到整個個稅收入的40%左右,高收入者反倒享受着多源扣除的優勢,有的甚至偷稅逃稅。這本身就是對個稅徵收方式的拷問。
從民生的角度而言,當前物價普漲,股市低迷,工資漲幅大多落後於CPI漲幅,導致居民財産性收入大幅縮水。有例為證,上半年廣東人財産性收入縮水近14%,這與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的目標不太吻合。在這種形勢下,有的地方採取了給居民派“紅包”的做法來緩解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壓力。找政府要“分紅”雖已是國際慣例,但在當下,要想完全實現恐怕還有一定的難度。此時,我們就完全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減稅,來給國民分紅。而且,從可行性上來説,減稅比分紅更具有現實意義,減稅就是送給國民最好的“紅包”。至於如何減稅?提高個稅起徵點當是最有代表性的選擇。
當然,一步到位地將個稅起徵點提高到5000元或許不太現實,畢竟我們的國民收入水平,還有地區發展差異,讓我們很難做到。特別是當前我們的個稅徵收還實行“一刀切”,一下子將起徵點定為5000元,對於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來説,顯然有失公平。
而在眼下,提高個稅起徵點除了出於對公平公正的期待外,還具有拉動內需、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的現實意義。要平抑物價,消弭通脹影響,必須要讓消費這輛“馬車”加速,這樣才能實現經濟的軟着陸。而拉動內需的最有效辦法就是讓居民手中有錢,敢於消費。提高個稅起徵點無疑是藏富於民的一個選擇。
至於進一步追問稅收到底要怎麼徵,是像某些西方國家那樣,以家庭為單位來徵收,還是將個稅起徵點與工資漲幅挂鉤,實行同步調整,那是下一步所要討論的。眼下最主要的是讓稅收充分發揮二次分配的調節作用,改變富人少交稅,工薪階層多交稅的不合理現狀,適當提高2000元的個稅起徵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