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7-18 作者:趙為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年,30年來,我國企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隨着全球化競爭的不斷加劇,我國企業也面臨着一些管理難題。“我國企業要在未來20年的競爭中獲勝,我國企業家必須要對企業管理問題有清醒認識,此外,還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是否具備國際化的理念和視野,企業的普遍性強不強。”頂峰效益管理顧問公司總裁史永翔在《經理人》雜誌策劃組織的改革三十年宣傳活動中説。 從全球範圍來講,越優秀的公司越具備企業管理的共性。如何用中國式的思維來理解和融合西方式的企業管理標準,對於我國企業來説至關重要。史永翔分析認為,我國企業要在未來全球性競爭中獲勝,首先要解決管理者的問題。目前我國企業界的領導者絕大部分還是第一代的創業者,他們曾經在市場上叱吒風雲。但是,隨着市場經濟體制日臻完善,政策性效應即將消失殆盡,以及全球化大背景下商戰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超額利潤被平均化,這就需要企業傢具有更高的操作水準。種種跡象表明,第一代企業家沒有能力帶領我國企業走得更遠,且絕大多數企業的接班人問題並沒有解決。 其次,要做好戰略鎖定。全球絕大多數的成功企業,其戰略描述都做到了兩點:清晰與專注,使戰略成為指導具體戰術行動的原則,戰略涉及的目標集中,企業領導者精力的投入、企業資源的分配都能聚焦於組織所定位的有競爭力的業務。與之相比,我國一些企業戰略思路不夠清晰,習慣於從事企業家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事務,而不是真正重要或者應當關注的事情。 再次,要進行管理層面的提升。管理的層面可以設為三層,即基本的産品層面、制度層面、價值層面。我國企業剛剛經歷了産品層面的管理提升,制度層面才剛開始涉及。因此要重視和加快制度層面和軟文化層面的提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