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澳礦企業仍不能掌控定價話語權
    2008-07-16    作者:吳睿鶇    來源:紅網

  中國中鋼集團公司完成了對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産商Midwest公司的收購。中鋼已經向澳大利亞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法定備案,稱其已經控制了Midwest的50.97%的股權。(《新快報》7月14日)

  中鋼集團公司經過四個多月的艱難搏弈,終於將澳大利亞一家舉足輕重的鐵礦石生産商“搞定”,這是國內首次對海外獨立礦産開發項目控股發展到對整個礦業公司的收購,媒體稱此舉是我國海外礦業收購的一座新里程碑。
  事實上,日本企業,早就走出去進行資源參股、收購,單就鐵礦石而言,這個國家專門挑選儲量大、鐵礦石品位高、開採條件好、交通方便的礦參股或收購。無論是巴西、澳大利亞這些鐵礦石大國,還是印度、加拿大等鐵礦石的後起之秀,都遍佈日本資本的身影。
  現在,我國的鋼鐵企業也終於像日本那樣,吹響了進軍國外的“集結號”,可以想見的是,“中鋼模式”一旦運作順利,必將起到示範效應,國內其他企業必定會複製開來。這不僅能增強鋼鐵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也能鐵礦石價格飛漲中,減少經濟損失。
  然而,儘管社會各界對於中鋼集團成功收購Midwest公司,大都持讚同態度,但筆者從世界鐵礦石定價話語權的視角來分析,僅憑收購礦企一條腿走路,我國仍然不能掌控定價話語權,換言之,即便中國鋼鐵企業積極參與海外上游産業的投資和拓展,也僅能增強中國企業參與鐵礦石等定價的籌碼。
  從1996年突破1億噸以來,中國鋼産量連續10年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鐵礦石進口量持續增長,中國已成目前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市場交易額佔全球50%。按常理講,應該掌控着定價主動權。可是,從2005年以來發生的數次鐵礦石價格風波來看,透射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需求者在定價權上的無奈與尷尬——在鐵礦石定談判集上,我國的鋼鐵企業基本沒有發言權,近乎變成了案板上肉,任人恣意宰割,這在資本市場上近乎是一種悖論。
  隨着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地位的穩固,我國鋼鐵企業鐵礦石的需求量不會減少,只會增多,這意味着,中國鋼鐵企業與國際鐵礦巨頭定價話語權,會繼續爭奪下去。而國際定價權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否則,我們只能是“買什麼,什麼貴”,永遠是被人欺凌的對象。
  筆者覺得,要想掌控國際鐵礦石定價話語權,除中國鋼鐵企業“走出去”外,還必須從多個方面,苦練內功,以提高我國在鐵礦石市場中的搏弈籌碼。就目前而言,鋼鐵行業有兩個致命弱點,嚴重影響着國際定價權。
  一方面,“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無法形成聯合談判“拳頭”。我們鐵礦石定價談判,鋼鐵企業大都是各自為政,分散進行,很難發出同一聲音,對手往往採取各個擊破的技巧,來對付我國企業。而從國際鐵礦石價格的迅速走低的路線圖,可以清晰看出,聯合談判是一個能夠增加內地企業,對某種大宗産品國際定價能力的有效途徑。
  與此同時,進口資質企業太多,內鬥內耗嚴重。在2005年,我國擁有進口鐵礦石資質的企業超過了500家。去年9月,我國擁有進口資質的企業進一步降低,但仍有112家之多,與日本兩三家企業參與鐵礦石價格談判的狀況相比,我國擁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們的職能部門要進一步縮減進口鐵礦石進口資質企業,最後最多擁有10家,如此以來,就比較容易解決因內鬥內耗問題,最終形成一致對外的良好局面。

  相關稿件
澳礦大漲 鋼鐵不會大漲 2008-06-25
澳礦業巨頭必和必拓來硬的 不拿力拓不罷休 2008-01-22
寶鋼與澳礦山企業FMG公司聯手探礦開礦合作 200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