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態微妙近期或不加息
    2008-07-02    作者:馬紅漫    來源:新京報

    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瑞士巴塞爾&&,中國加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加息不是遏制通貨膨脹的唯一選擇。對此一些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這一談話是為日後採取加息政策埋下了伏筆。

  果真如此嗎?筆者並不認同。其實,縱觀周小川近期在海外的所有言論,有關加息的表述更像是老調重彈,真正值得關注的是他關於貨幣政策有效性的言論。後者透露出的市場信號才更具有實際參考意義。
  周小川在6月26-27日參加第4屆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和歐元體系中央銀行高層研討會時,針對記者問及“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還是價格趨勢”時指出,“雖然經濟學理論説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但實際上取決於人們如何去理解”。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當局的負責人,周小川關於通貨膨脹問題的這一表述,充分體現出當下中國貨幣政策效果的先天局限性,這也就意味着市場關於加息等進一步過度緊縮貨幣政策即將&&的判斷,存在巨大的疑問。
  事實上,有關通貨膨脹是不是完全屬於貨幣問題,本身就是宏觀經濟理論界的重大爭議問題之一。貨幣學派鼻祖弗裏德曼的經典論述是“通貨膨脹從來都是貨幣問題”;但是對於這一觀點的質疑也並不缺乏,而質疑的要害就在於對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的原因判斷。
  依據貨幣學派的觀點,緊縮性貨幣政策通過減少社會貨幣資金的供給總量,繼而抑制市場需求總量,從而起到平衡物價的作用。然而,成本推動型的病根並不在於需求過大,而在於供給不足。因此,緊縮貨幣政策對於此類通脹的作用是否有效令人懷疑。
  當下中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就集中體現為國內農産品價格上漲的成本推動,與海外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輸入型混合通脹。兩者推高物價的原因都在於供給方面,因而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單純緊縮貨幣政策對於此類通脹的作用至少在理論上是存在疑問的。
  事實上,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已經在宏微觀經濟層面引發明顯的矛盾。在央行自己的財務賬簿上,因為外匯儲備的不斷增長,呈現出流動性過剩的問題;而在微觀經濟主體企業那裏,多數中小企業的資金狀況則早已是捉襟見肘。作為最敏感的市場資金信號,溫州地區民間借貸利率最高居然已經達到月息10%,這意味着企業借貸資金年收益翻番尚不足以歸還借款,民間資金緊缺狀況極為堪憂。
  由此,針對當下中國的通脹問題,緊縮性貨幣政策儘管在基調和方向上是沒有任何疑問的。但是,基於貨幣政策的局限性,“加息不是遏制通貨膨脹的唯一選擇”或許才是貨幣政策當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相關稿件
加息須謹慎 衰退要預防 2008-07-02
市場普遍預期近日加息 2008-07-02
加息又有何妨? 2008-07-01
美聯儲保利率不變 央行應該考慮加息 2008-06-27
美國停止降息,中國可以加息了 200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