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一重工是首家實施股改的上市公司,根據“鎖一爬二”的安排,今年6月17日是該公司股份正式進入全流通的日子,這也意味着中國股市全流通時代的正式到來。不過,這對於目前正深受大小非問題困擾的滬深股市來説,卻未必是一件好事,而是一場苦難。
正是本着對中國股市目前所處困境的一種體諒,三一重工股票在6月17日停牌一天之後,18日三一重工發布控股股東三一集團減持承諾公告:一、三一集團承諾於2008年6月17日解禁上市流通的5.18億股三一重工股份,自2008年6月19日起自願繼續鎖定兩年。二、自2008年6月17日起兩年之內,若三一重工股票二級市場價格低於2008年6月16日收盤價的兩倍
(即55.76元/股),三一集團承諾不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所持有的前兩年已經解禁的三一重工股份。三一集團的承諾無疑令目前深陷困境之中的投資者看到了一線希望,為管理層解決大小非問題指明了方向。 隨着“鎖一爬二”的實行,大小非解禁的壓力越來越大。也正因如此,今年4月20日晚,證監會緊急&&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以緩解大小非減持的壓力。不過,由於大小非減持是依據股改契約而行的,所以,我們看到證監會的《指導意見》以及隨後滬深交易所所&&的相關配套措施,更多的只是對大小非減持行為的一種規範而已,並不能真正減緩大小非減持的壓力。 三一集團的減持承諾顯然是正中了大小非問題的要害,即從源頭上減緩了大小非的減持壓力。比如直接將新解禁的5.18億股再鎖定兩年,那麼這份壓力就可以推遲兩年了。又如,承諾原已解禁的股份在股價低於55.76元/股時不減持,這樣投資者也可以事先知道減持的壓力所在,並採取相應的對策來化解。三一集團的承諾較之於證監會的《指導意見》來説,更能解決大小非問題,為解決大小非問題指明了出路。即解決大小非問題要從大小非的源頭着手,而不是在減持的方式上做一些無用功。 所以,要解決大小非問題,一方面是要求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尤其是大股東要向三一集團學習,切實地對中國股市的健康發展負責,為股市的健康發展承擔一份責任;另一方面是要求證監會在解決大小非問題時要對症下藥,尤其是要在取得國資委支持的情況下,做好國有股東及上市公司大股東所持股份的鎖定工作,在解決大小非問題上“抓大放小”,實實在在地解決大小非問題,減緩大小非減持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