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順油價到底在等待怎樣的時機
    2008-06-17    作者:周東飛    來源:瀟湘晨報

  在我國第18個全國節能宣傳周來臨之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為了落實好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我國將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全社會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中包括繼續實施有利於節能的經濟政策,積極穩妥地推進能源價格改革,擇機進一步理順成品油、天然氣價格。

  擇機理順成品油價格的説法早已不是新鮮話題,自幾年前提出之後,年年都要復述好幾次,以回應各界關於油價的疑問。既然要宣傳節約能源,理順成品油價格當然是不能不提的措施,但“擇機”也是必須突出的前綴。
  既然説到擇機,人們當然更關注當下是否可擇之機。很遺憾,當下並非良機,這是決策部門的判斷。6月7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中國成品油價格也計劃與國際接軌。但是,當前正值國際石油價格出現飆升的時期,如果快速推進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必將對農業等産業産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暫緩成品油價格改革有利於穩定社會經濟。這一談話很清楚地表明,所謂理順成品油價格即與國際接軌,或者也可以更直接地表述為成品油漲價,並不是短期內的政策選項。
  在政策傾向已經十分明晰的前提下,媒體仍堅持把“發改委稱將擇機理順成品油及天然氣價格”作為落實能源法的看點,以標題形式予以強調和突出,似乎想要傳達某種訴求。實際上,關於能源價格改革尤其是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靠財政補貼而維持的低油價政策越來越受到廣泛詬病。
  有調查表明,在國際油價普遍攀升的情況下,國際市場上大排量小汽車早已失寵,但在中國它們卻正在成為汽車消費的新貴。今年1-4月,中國進口的越野車達7.12萬輛,同比增長1.1倍。國內汽車廠商更是聞風盲動,爭相上馬SUV。這些看似不智的非理性行為,不過是油價補貼政策下暴殄天物的體現,與節約能源的政策取向背道而馳。按照現行的補貼標準,當國際油價漲到140美元的時候,財政補貼將達到1200億元,佔國內財政收入的2%。這將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好不容易得來的財政從容局面或將因此而陷入窘迫之地。更為關鍵的是,這是在拿窮人的錢去補貼富人,甚至是補貼外國,那些國外的航班總是很樂意在中國機場加滿廉價的航油後呼嘯而去。
  一面補貼不止,一面卻是油荒不斷。補貼政策面臨着兩難,與其如此,何如取消?近期,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採取了燃油提價措施。5月底,印尼、斯裏蘭卡、中國台灣宣布提價。6月4日,印度政府宣布提高國內燃油價格約10%,這是12年來提價幅度最大的一次。同一天,馬來西亞政府也宣布對成品油提價,其中汽油價格上調了41%。如此情形下的堅守,至少顯得有些孤獨無據。
  正如經濟學家許小年所説,成品油價格在六七十美元的時候不接軌,到100美元還不接軌,現在快150美元了,如果再不接軌,它就會跟堰塞湖一樣溢出的。對於這樣的危險,決策方面並不是沒有考慮到,所以推進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的提法在幾年前就已經讓人耳熟能詳。問題的關鍵大約在“擇機”上,何處是時機,六七十美元不是,100美元不是,150美元就更不像是。那麼,告訴公眾一個關於時機的標準如何?否則,向前看擇機有可能等價於無期,向後看擇機有可能一次次演變為錯失良機。

  相關稿件
[文摘•要聞]國際油價盤中再創歷史新高 2008-06-17
以能源政策良治應對高油價 2008-06-17
海外熱錢看上的是成品油價格管制 2008-06-17
[文摘•圖片]韓國司機抗議油價高漲 2008-06-17
IMF將調查全球油價上漲背後存在的投機行為 200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