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開放公共停車位的民生意義
    2008-06-04    作者:馬龍生    來源:西安晚報

  日前,杭州市對5.8萬個公共泊位進行上網和現場公示,這些設置在道路兩旁和公共空地上的泊位,到底設置得合不合理,由市民説了算。5天后,杭州市交警支隊將根據市民的意見,以贊成票超過50%的原則來決定是否批准設置。此後,杭州將原則上取消所有公共泊位的停車收費,小區停車也將大幅降價。(6月3日《法制日報》)

  近年來,由於私家車呈幾何級數的增長,城市停車難題日益突出。而杭州做法的意義,筆者以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最大限度挖掘了城市的空間潛力;二是通過投票表決的民主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平衡車與人爭奪空間的矛盾;三是對確定的車位不再收費,讓人們看到了政府公共服務的價值意義。
  能否達到上述三個方面,還有待具體做法上的紮實與耐心。比如説,對公共場地停車意見最大者,多是喜歡運動健身的老年人,所以如何保證這些利益相關者的投票條件,如何保證投票、計票程序的公平與科學,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再退一步説,就算是這些工作都做得很好了,上述三個方面的效果也達到了,相對於目前的供需缺口,免費開放公共停車位事實上還是不太夠的。因此,作為城市管理者,還必須站在更高的視角上,以系統化思路,統籌解決城市停車難的問題。概括來説,筆者認為,通過免費開放公共停車位,還應該盡可能地收穫以下幾個“副産品”:
  一是促成一個産業。發展停車産業呼聲,已經流行了很多年,但始終是停留在概念上,真正的産業化並沒有建立起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立體停車場的建設、管理等,難以形成市場産業鏈。杭州“停車新政”的&&,能否有效激活相關要素,把停車産業發展起來呢?
  二是推出一個機制。可以説,一些單位、部門擁有場地且可以對外開放停車的潛力很大,如何進一步將其開發出來服務於社會,同樣也是一項挑戰。因此,有必要展開進一步協調,統一掌握資源,統一安排無償或有償使用,以解決停車壓力。
  三是形成一個循環。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方便人們在開車、乘公交、騎車等各種出行方式間的互換,在人們是否買車、是否開車、什麼時候開車等選擇上,形成有利於公共利益的價值導向。

  相關稿件
杭州停車免費應該有“傳染效應” 2008-06-04
杭州停車“新政”兩面觀 2008-06-04
杭州醞釀“停車新政” 2008-05-12
“小小”停車卡作用挺大 2008-03-31
車位緊張停車太貴 "和諧停車"離我們有多遠 200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