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人氣越來越旺
    2007-12-27    本報記者:張莫 劉璐璐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去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頒佈標誌着中國銀行業的全面開放。至今一年已過去,花旗、渣打、滙豐等各主要外資銀行紛紛加強營業網點布局,而“個性化”的個人理財服務更成為這些在國際上有着多年財富管理經驗的外資銀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殺手锏”。記者26日來到位於北京的一家外資銀行營業廳,親自體驗外資銀行的服務。
  外資銀行因主要針對高端群體,因此主要布局於高級寫字樓內,記者在寫字樓群中“尋找”了一段時間才找到。一走進不大的營業廳,記者立即聞到迎面而來的咖啡香氣,並看到在小桌子上擺放了一些水果。記者注意到,這家外資銀行有大概五個相對封閉小隔間,幾乎每個隔間都有客戶在諮詢和辦理業務,在記者與客戶經理交談的20分鐘的過程中,也有大概四五個客戶進入銀行。而記者於今年2月走訪一家外資銀行網點時,營業廳裏辦理業務的客戶很少,而且多為外國人。
  當記者提出要詢問有關QDII産品的業務時,在前&服務的工作人員立即為記者介紹了一位個人客戶經理。“在目前美國次貸危機造成全球市場都不景氣時,你介紹的這幾支QDII基金的收益如何?”當記者提出以上問題時,客戶經理立即拿出幾張産品資料,指着上面的圖表和文字向記者講解起來。記者注意到,在每張資料卡片上,都有該銀行對産品作出的風險評級。“我想這兩款産品目前您可以考慮。”當與記者交談過一陣之後,客戶經理向記者推薦了兩個産品。
  “我媽媽手裏還有些美元,今年已經買了一個一年期的固定收益外匯理財産品,明年2月到期,你説要不要嘗試一下這個QDII産品呢?”記者詢問。這位客戶經理並沒有一味推薦他們的QDII基金産品:“因為現在人民幣升值趨勢不會改變,如果你的外匯資産小於總資産的10%,我建議你還是結匯成人民幣,多的話再考慮投資。”在接下來的談話中,這位客戶經理還和記者談起了其它外資銀行的情況,並主動推介自己的銀行。 
  “迅速布局,迅速推産品,大力發展個人銀行業務”已成為客戶對外資銀行這一年來“表現”的最刻印象。根據渣打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11月,其個人銀行共推出77個産品。截至今年10月,個人銀行業務收入同比去年翻一番;自本地法人銀行成立以來,客戶人數與存款量均翻一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