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號”潤滑科技探秘
    2007-11-02    本報記者:李新民    來源:經濟參考報
  11月1日,即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第三次變軌開始真正奔月之旅的第二天,記者走進為中國航天提供潤滑服務的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宋雲昌高興地告訴記者:“嫦娥一號衛星經第三次變軌後,離開了地球,開始真正的奔月旅行,這表明中國航天潤滑科技已走在世界前列。”
  據宋雲昌介紹,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已經服務於航天事業40餘年,先後護航過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人造衛星和神舟系列飛船等。
  “嫦娥一號探月工程的潤滑技術與神舟5號、神舟6號有什麼不同嗎?”
  面對記者的提問,長城潤滑油航天潤滑專家趙江説:“嫦娥一號所用的潤滑油比神舟飛船等航天器的用油要求要嚴苛得多。首先,在這之前中國發射的航天器只到過離地球四萬公里的距離,而嫦娥一號將抵達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並要進行先後十次變軌;其次,嫦娥一號要在月球軌道運行一年,如此長時間的運行,對所有設備和儀器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同時對於為設備和儀器提供潤滑保障的潤滑油更是一個挑戰。”
  在長城潤滑油公司品牌部主任張秀甜的帶領下,記者穿過一排鐵門來到長城潤滑油合成油脂中控車間。張秀甜指着一個密封的玻璃墻告訴記者:“這就是為中國航天生産專用潤滑油防塵、除菌、全封閉超級凈化車間,嫦娥一號潤滑油就是從這裡生産出來的。為保證油品的精度,技術工人進去後往往需要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
  記者看到,在長城潤滑油北京研發中心的墻壁上,“長城潤滑油——中國航天專用産品”的紅色標語格外引人注目。研發中心主任助理夏鵬告訴記者:“嫦娥一號專用潤滑油,在這裡進行材料選型和配方調試,並在這裡經過最後一道關口——即最嚴格的質量檢驗,然後才能安全送出。”
  “航天火箭發射時,使用的燃料包含液氫、液氧等強氧化劑和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阱等特殊介質,只有特種潤滑油才可以抵擋其侵蝕。因此,極高的穩定性和極長的壽命是嫦娥一號對潤滑油的一個基本要求。”趙江説,“以航空器陀螺馬達為例,由於沒有循環系統,一次組裝後隨機全壽命工作,中途不會進行潤滑油的加注和更換。而長城潤滑油為航天潤滑研製的空間精密軸承潤滑油,可在零下60度到零上250度條件下,為轉速為每分鐘7000轉至11000轉的馬達提供至少連續17000小時的潤滑,相當於近兩年的時間裏不間斷運行。”
  趙江告訴記者,航天系統的複雜性要求每個部件都具備絕對可靠的品質,不能出現任何微小的差錯。他説:“目前航天潤滑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中國石化憑藉着一系列航天潤滑油品的開發,在航天潤滑科技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