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阻礙了燃油稅的&&?
    2007-06-18    本報記者:王莉 實習生:徐攀亞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者按:6月初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發改委同有關部門制定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將制定和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適時&&燃油稅”,這一消息再次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燃油稅的關注。

記者調查

    早在1994年,國家有關部門就曾動議要開徵燃油稅。但至今已過去了13年,燃油稅到底何時開徵,具體怎麼徵收等一系列問題仍然懸念重重。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燃油稅的&&一拖再拖?有什麼因素在阻礙燃油稅的實施?一旦實施燃油稅,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帶着這些疑問,記者開始了一系列的調查。

燃油稅&&一拖再拖

    燃油稅實際上是指對在我國境內行駛的汽車購用的汽油、柴油所徵收的稅,它一改現行的定額式養路費徵收方式,採取多耗油多納稅,少耗油少納稅的原則,將其與油耗捆綁起來收稅。對於這個看似專業的話題,很多百姓其實並不陌生,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將直接關係到“有車族”的切身利益,還與一場類似馬拉松式的&&進程不無干係。
    早在13年前,也就是1994年,國家有關部門就提出了開徵燃油稅的動議;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公路法》,其中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並&&擬於1998年1月1日起實施,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決定;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二次會議通過了《公路法》修正案,將交通車輛開徵燃油稅正式列入法案;2001年1月4日,時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的金人慶透露,燃油稅&&工作已經就緒,將在適當時候開徵該稅種;2004年1月,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取消養路費、開徵燃油稅的工作已經進入審批程序之中;2005年1月22日,國務院發展中心的報告稱:我國已經制定徵收汽車燃油稅的方案,並將擇機在全國公布推行……而最近一次有關燃油稅的消息,是今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發改委同有關部門制定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其中再次提出將制定和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適時&&燃油稅”。
    “應該説,每一次有關燃油稅方案及&&時間的消息都會引起很大的社會反應,尤其是近些年,隨着我國私人汽車消費市場的快速啟動,有關燃油稅的話題就更加引人注目了。”中國汽車工業諮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13年間,燃油稅一次次闖入人們的生活,又一次次淡出人們的視線,令人失望。

利益協調困難重重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黃永和認為燃油稅實施起來有很多難題亟待解決。比如,燃油稅能否簡單取代養路費?這個稅究竟屬於國稅還是地稅、中央與地方如何分成?燃油稅是該在煉油廠徵收還是在加油站徵收?營運車輛與家用車輛的徵收標準如何區分?取消養路費後,道路建設的資金何處尋覓,交通部門的橫貫在中國公路上的數以萬計的收費站何去何從,全國30多萬收費站員工如何安置?目前高速公路投資主體多元化,實施燃油稅,他們的利益如何體現?一系列問題難下定論,也就使得燃油稅一拖再拖。
    但在賈新光看來,這種種難題似乎都不是問題。“各部門間利益關係協調不了,中國的燃油稅就一直不能落實。”賈新光一語道破天機。“只要有部門出面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再多的困難都是不存在的。隨着中國與國際接軌,世界各國都在徵收燃油稅,中國也同樣不能例外。”

百姓對此反應不一

    據了解,美國徵收燃油稅的稅率是30%,日本是120%,德國是260%,法國是300%。面對各國燃油稅稅率如此之大的差異,中國的燃油稅又將採取什麼樣的稅率呢?
    雖然燃油稅方案沒有&&,但一直以來,30%至50%的稅率已成了業界公開的“秘密”。賈新光説:“按照國際慣例,産油國稅率低,用油國稅率高。中國處於産和用之間,既不能像伊朗那麼低,也不能像法德和日本那麼高,30%至50%的燃油稅稅率符合中國國情。”
    如果按照多耗油多繳稅的原則,燃油稅一旦開徵,會給廣大車主帶來哪些影響呢?媒體人士高先生給記者算了筆賬。高先生目前開了一輛排量2.0升的法係車,按每百公里耗油13升,使用市場價4.68元/升的93號汽油,每年2萬公里的行駛里程計算,一年油費支出為4.6813200=12168元。再加上2400元的養路費,全年需支出14568元。
   燃油稅開徵後,取30%的稅率,同一輛轎車的全年費用為:4.68(1+30%)13200=15818.4元。取50%的稅率,全年費用則為4.68(1+50%)13200=18252元。
    儘管費用增加了,但高先生&&還是讚同燃油稅的徵收。“多用油就多交錢,多排放就多交錢,這樣比較公平。”高先生如是説。
    不過,公交公司的張先生和出租車司機鄭先生則抱有不同看法。按公交公司1600輛汽車計算,每輛公交車每天油耗60升左右計算,繳納30%的燃油稅可比每年固定的養路費貴多了。而一輛使用93號汽油的出租車,每百公里耗油10升,平均每月行駛約在1萬公里,每月耗油1000升,30%的燃油稅同樣讓鄭先生感到吃力。
    有專家分析,在燃油稅日漸&&的趨勢下,小排量、經濟型轎車會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燃油稅開徵“動真格了”

    從1994年國家有關部門首次動議開證燃油稅算起,到今年已經第13個年頭了。對於此次燃油稅的再度提上日程,賈新光&&:儘管正式實施仍然困難重重,但不排除“這一次動真格的可能”。
    專家&&,儘管燃油稅政策&&將“牽一髮而動全身”,但當今節能已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開徵燃油稅、利用價格杠桿和稅收手段促進能源節約勢在必行。
    “同時,今年石油價格比較穩定,&&燃油稅的時機比較適合,不會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賈新光説如此判斷。如果今後石油價格有所提高,老百姓能否承受得起呢?賈新光&&,水漲船高是肯定的,但是燃油稅一旦開始徵收,也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況且,燃油稅的徵收形式不一,可以按照每升多少錢固定計費,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收費。
    目前,我國徵收的養路費等各種費用都是按年徵收,因此賈新光認為這個時候是發出燃油稅即將實施信號的最好時機。“從發出信號到具體實施需要半年的預熱期,國家要實施燃油稅,也肯定是選擇在年尾或者年初的時候實施。選擇那個時候&&,阻力相對較小,而提前半年發出信號,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知會作用,給相關部門一個適應期、一個準備期”。

網友之聲:徵收燃油稅 利國利民

    ▲盡快開徵燃油稅取消養路費和過路過橋費,這必將會實現節能減排暢通公路,減少腐敗。
    ▲應該從源頭收,每升固定價格。
[詳情]

大家談:需要時間底線

    談及“燃油稅”的“難産”,專家的意見很集中:一是“費改稅”將使交通部門近30萬員工無法安置;二是地方利益收歸國家財政引發博弈;三是國際油價一直居高不下。&&一項新政,固然要平衡各方利益,但是一拖十餘年,除了感慨部門利益的強大以及政府協調的不足外,或許更該反思的是我們究竟浪費了多少時間成本。[詳情]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