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爾森姍姍來匆匆走
    2006-11-08    本報記者 方燁 實習生 陳偉    來源:經濟參考報
    11月7日下午1點30分,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大會議廳大門打開的一瞬間,近200人蜂擁而入,其中有學生、學者,還有眾多媒體記者,本來很寬敞的會議室一下子被填得滿滿當當。這些人,都是為了聽一位重要人物的演講從京城的四面八方趕來的。
    下午2點整,一台&攝像機都架了起來,攝影師不時地和身邊的人交涉:“朋友,勞駕往旁邊挪一點好嗎?你的頭擋住我的鏡頭了。”攝影記者的吃飯傢伙——照相機也都裝好了鏡頭,為了能在第一時間抓拍演講者出現的畫面;文字記者比這兩類記者要悠閒一些,但也都在會議室內搶佔了有利位置,拿出筆,攤開筆記本,或者從包裏掏出一些材料仔細閱讀,顯然是在抓緊時間提前做“功課”。他們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即將出現的演講者——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
    像所有重要人物的出場一樣,曼德爾森也不出大家意料地比原定時間晚到了一會兒。大約下午2點15分,當這位關鍵人物終於出現在人們視線中的時候,攝影記者們條件反射似地紛紛擁了過去,舉起了照相機……一時間,閃光燈晃得讓人睜不開眼。
    這雖然是曼德爾森第四次以貿易代表身份訪華,但人們,尤其是新聞界對他的關注熱情卻絲毫未減。上月24日,曼德爾森主持發布了首份歐盟對華貿易戰略文件《競爭與夥伴關係——歐中貿易和投資政策文件》。對於這份文件,有外電評論説,對中國非常“嚴厲”,尤其是其中有關“對話解決貿易爭端失敗時將訴諸世貿爭端機制”的提法。現在,大家都希望曼德爾森對此能有些説法。
    曼德爾森沒有讓人失望,一開講就直奔主題:當前的中歐貿易。
    “中國現在不僅要在關鍵政策領域承擔新的責任,也應該在WTO和全球開放貿易體系中顯示出強有力的領導能力。”曼德爾森説,“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一個日益強大和穩定的中國總會讓歐盟受益。歐盟與中國之間有着共同的利益,中國需要歐盟這個貿易夥伴,歐盟也需要中國的有利貿易政策。”他&&看好中歐貿易關係的前景。
    與此同時,曼德爾森也表達了他的一點“不滿”。他説:“作為WTO的正式成員,中國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幫助主導多哈會議中的WTO談判,比如進一步開放市場和維護公平貿易的環境。”
    談到目前的中歐貿易,曼德爾森説:“就歐盟自身而言,我們現在不得不(對中國)實行一些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中歐將就貿易等問題繼續展開討論。中歐(貿易方面)的挑戰在於如何在相互競爭中保持合作關係。”
    演講一完,沒有給記者任何提問的機會,曼德爾森就在周圍人員的保護下從安全通道退場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