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澇保收”的基金業應愧對投資者
    2010-08-31    吳黎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6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588隻基金的半年報目前已經披露結束,與整個基金業半年鉅額虧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基金管理公司上半年管理費用同比去年不降反增,而基金託管行也收穫頗豐。
  WIND統計顯示,上半年60家基金公司旗下588隻基金共實現利潤-4397.85億元,為史上第二大半年度虧損額。而上半年這588隻基金卻合計收取148.95億元的管理費用,較去年同期上升18.75%。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基金管理費用上升的排名中,居前十名的基金管理公司中,除了上投摩根外,其餘九家同時還佔據着十大虧損基金公司排行榜。
  雖然2010年上半年基金業的整體業績一塌糊塗,投資基金的基民們的資産也大幅縮水,但基金公司卻一如既往的“旱澇保收”。
  筆者認為,中報顯示的基金管理公司、託管行和基金投資者“冰火兩重天”的處境,再一次的對基金行業現行收費模式提出了質問:憑什麼《基金法》明文規定應當對基金財産“恪盡職守,履行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義務”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託管人,在投資者“傷痕纍纍”的時候,反而靚麗光鮮?
  從管理費用明細來看,易方達價值成長、廣發聚豐、中郵核心成長、華夏紅利、華夏全球精選、銀華核心價值優選、諾安股票、匯添富均衡增長、南方全球精選、興業趨勢投資分居588隻基金前十位。同樣,在這十隻基金當中,也有5隻基金同時佔據了單只基金虧損榜單的前十。
  筆者還注意到,除了“旱澇保收”的基金管理公司,託管行也可謂“收入頗豐”。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14家託管行合計收取了26.20億的託管費用,同比增長16.3%。其中僅四大行的託管費用就達到了21.87億元。按理來説,上半年基金行業出現如此巨大的虧損,託管行怎麼也不能説盡到了“謹慎勤勉的義務”,不知收取如此鉅額的託管費用是否對投資者心中有愧?
  實際上,在現行的管理和收費模式下,基金管理公司只要保住基金的份額,管理費用就能大收特收,基金高管們的獎勵和分紅也有了着落。如何能保住基金份額呢?投研力量固然重要,但在基金公司看來,在一片下跌的市場環境中,打好和渠道的關係更為重要。而銀行,恰恰是基金銷售最重要的渠道了,於是就形成了投資者資産大幅縮水,基金公司和託管行“穩坐釣魚&”的情形。
  但這種狀況註定不能長久。投資者不是傻子,如果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下去,基民們將對基金投資喪失信心而選擇“用腳投票”。到這種時候,基金行業恐怕會遭遇“滅頂之災”,基金公司和託管行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現在必須迅速的改變這種收費和管理模式,讓基金公司和投資者切實共擔風險,讓託管行切實的起到監督的作用,才不會出現這種投資者損失慘重,受託人(基金公司和託管行)卻逍遙自得的違背商業倫理的現狀,也才能讓基金行業健康的發展下去。

  相關稿件
不能姑息基金業的“懶漢效應” 2010-08-31
18家小基金公司在100億紅線邊緣 2010-08-30
巨虧4397.5億 基金期中成績不及格 2010-08-30
國內基金首次開闢投資H股新通道 2010-08-30
基民千億虧損無礙基金賺錢 201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