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我國大中城市中住房空置現象,説明投資性需求仍主導我國房地産市場。為促進房地産市場由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轉變,我們必須堅持房地産調控不松懈,不要過於擔憂房地産調控可能會對經濟增長放緩有影響。 儘管當前房地産調控效果仍有待於觀察,但有一則數據頗為引人注目,據不久前國家電網公司的一份不完全調查顯示,目前我國660多個城市現有連續6個月以上電表讀數為零的空置房約6540萬套,這足夠2億人居住(佔我國城市人口近三分之一)。如此巨量的住房空置現象,足以説明投資性需求仍然主導了當前我國的房地産市場。 透過這一現象可以看到,我國房地産市場的投資性需求仍然相當旺盛。儘管當前房地産調控的政策效應已經顯現,如住房銷售面積也出現全面下降,但住房價格卻仍居高不下。住房價格之所以沒有下跌,是因為投資或投機者、開發商情願空置也不願意降價,目的是為了熬過房地産調控周期,從而可以坐等房價上漲而賺取價差。 形成這種預期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國房地産市場早已演變成一個投資性需求而非消費性需求主導的市場。在投資性需求主導的房地産市場中,當以投資為目的的買房人不理會房價將下跌的市場預期時,他們就不會降價出售住房,相反還會積極尋求獲利的交易機會,從而導致住房的投資性需求並未減少。這是當前我國大中型城市中住房空置會如此之高的根本原因之一。 從這個角度分析,投資性需求旺盛是導致當前我國大中城市中住房空置率高企的最主要因素,反過來講,高懸的空置率又説明,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的投資性特徵依然相當突出。 那麼,是什麼因素支撐了房地産市場中的投資性需求?筆者一直堅持認為,這主要是近年來高杠桿率的住房信貸優惠政策。例如,2009年個人住房信貸規模約為24600億,是2008年的4倍多;2010年第一季度個人住房信貸規模達到了9202億元。這些住房信貸支持了住房投資或投機者可以低成本進入房地産市場,投資性需求也導致房價的快速飆升。這些住房投資或投機者可以通過“低買高賣”方式賺取差價,結果則導致住房消費者無力購買住房。確實,借助銀行高杠桿率的住房信貸,我國房地産市場也變成了投資或投機者主導的天下。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找不到哪個國家的居民會如此偏好於投資房地産,會擁有如此之多的住房套數。這可能是部分房地産優惠政策及投資性需求旺盛共同引致的結果之一。由此,房價過高、投資性需求過旺,不僅放大了國家金融風險,而且還導致經濟結構無法得到及時調整。這可能是國家再次出手實施房地産調控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儘管“國十條”&&導致房地産市場已經出現了“量跌價不跌”,但近期市場依然擔憂繼續進行房地産調控可能會影響經濟增長放緩,並將加大“國十條”的實施與執行難度,導致暫時難以落實和推出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房地産調控也將進入調控效果的觀察期。 其實,這種擔憂也不無道理。目前我國房地産市場中存在巨量的住房空置率,早已向我們敲響了警鐘,旺盛的房地産投資性需求非但沒有減弱,反而還在不斷試探房地産調控政策的底線與效果。迄今,房價並沒有因房地産調控而出現大幅下調跡象,就是一個證明。這也是市場為何憂慮房地産調控是否會“半途而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當前經濟大背景下,如何做到避免房地産調控可能會影響未來經濟增長放緩,又要進一步落實房地産調控,這是目前中國房地産調控面臨的一個兩難選擇。 不過,依筆者之見,儘管房地産調控短期內可能會導致經濟增長出現一定幅度放緩,但從長期看將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這是因為,只有繼續堅持房地産調控大方向,堅決“擠壓”歷年來形成的房地産泡沫,中國才能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金融和經濟危機,才能保證未來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 由此可見,我們不必過於擔憂加強房地産調控會影響經濟增長放緩,相反,這次房地産調控的主要目標是推動我國房地産市場逐步由投資主導轉化為由消費主導的一個市場,是有利於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
從近期各部委的頻頻表態中可見,國家對當前房地産調控的決心仍然很大。所以,針對當前房地産調控所面臨的複雜形勢,我們必須堅持房地産調控不松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