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租賃房莫把“好經”念歪
    2010-06-18    作者:吳學安    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前,由住建部等7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這項旨在解決中國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利民政策,意味著長期以來遊離在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住房保障制度之外的城市中等偏低收入者和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問題,將有望通過公共租賃房的模式予以解決。
  在現行中國住房保障制度框架下,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主要是通過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來解決,較高收入者主要通過商品房市場解決。這就使得一部分中等偏下收入者,既買不起商品房,又沒有資格享受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成為城市中名副其實的“夾心層”。同時,城市中還蟄伏著一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他們長期居住在城市,卻因戶籍限制享受不到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一房難求”成為一個難題。而通過公租房解決城市“夾心層”住房問題既切實可行,更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
  盡管從制度設計看,公共租賃房作為解決“夾心層”住房問題的主要途徑,制度設計者的初衷無疑是好的,但縱觀國內住房保障制度的歷史,可以發現無論多麼好的初衷,如果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和監管體係,都可能會出現與當初制度設計初衷背道而馳的結果。所以有這種擔心,是因為有前車之鑒。譬如,同樣是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就出現了“開寶馬車入住”、“六連號”怪象以及違規出租、棄購、空置等現象,這不僅折射出部分城市在發展保障性住房過程中所存在的建設標準控制不嚴、分配不公、監管不力等種種問題,更極大地損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作為解決“夾心層”住房困局的有力舉措,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無疑是部“好經”,但是在具體操作中,還要謹防被“念歪”。鑒于公共租賃房建設不像商品房建設那樣對地方財政收入和GDP增長的貢獻大,相反還需要掏地方財政的腰包,因此,地方政府在建設公租房上是否真正有積極性值得懷疑。如地方是否有積極性增加土地供應,銀行是否有積極性提供低息貸款,社會資金是否有興趣參與以及在分配過程中是否能夠做到公平公開,會否出現經濟適用房分配中的怪象等,都需要認真思考。尤其是《指導意見》中“省級人民政府要負總責,市縣政府抓落實”,能否負起總責、能否抓好落實,還需要檢驗和觀察。
  公共租賃住房作為住房保障的一種新形式,屬于社會公共資源,由于低租金是公租房特性,市場化和公益化矛盾如何處理頗費思量。而租金低,開發企業利潤低,勢必影響其建設開發的積極性。如果租金高于市場,又將把租賃者趕到市場租房,就會造成公租房閒置浪費。公租房作為政府福利,能否公平分配,能否合理確定建設標準和租金水準,都直接關係到公共租賃住房政策的效果。因此,公共租賃房作為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一定要盡可能體現公益性和公平性。萬事開頭難,從一開始就應建立起防止尋租和腐敗的監管體係,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將其落到實處,讓其真正成為城市“夾心層”圓住房夢的民心工程。

  相關稿件
力推公共租賃住房 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2010-04-14
山東全面啟動公共租賃住房試點 2010-03-08
[兩會部落格]開放公共租賃房讓居者有其屋 2010-03-05
推廣公共租賃房關鍵在地方政府 2009-11-11
建設公共租賃住房亟需破資金瓶頸 200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