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大蒜和豆類都是充分市場化的商品,如今價格飛漲,原因何在?各界對此説法不一,有説自然災害導致減産的,有説社會資本炒作的,有説是通貨膨脹的。 還好有發改委,令我們迷糊的心變得清晰,令我們恐慌的情緒感到安慰,這麼多年,也都是這樣。這次,國家發改委在召開全國物價局長會議後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粳米、玉米等糧食品種,大蒜、蔬菜、綠豆等農副産品,以及三七等中藥材價格上漲較多,既受西南地區旱情、中東部地區持續低溫等不利天氣影響,也與極少數經營者捏造散佈不實信息、惡意囤積、哄抬價格密切相關。”感謝發改委,讓我知道,原來“價格上漲較多”的不只是大蒜和豆類,還有很多東西。而關於漲價的原因,也算有了權威的結論:上怪天,下怪地,中間怪奸商。 這幾年,物價上漲有點此起彼伏的意思,很像股市裏的“板塊輪動”,現在大概是輪到大蒜和豆類板塊“補漲”了。可惜的是,即便是各個板塊差不多都已經輪動完畢了,有些部門卻還是認為達不到“通貨膨脹”的標準,只能叫“通脹預期”。水漲了,電漲了,汽油漲了,食用油漲了,糧食漲了,農副産品漲了,藥材漲了,擇校費漲了,房子漲得一塌糊塗了,連貪官受賄的金額、死亡礦工的賠償都漲了,惟獨通脹還只是預期,漢語就是這樣強大。 對於現階段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發改委也要求“向城鄉低收入群體發放臨時價格補貼”,很是體恤。不過,就怕這些價格補貼最後都到公務員那裏去了,因為按照陜西眉縣的統計方法,公務員也是屬於低收入家庭的,他們既然能買經濟適用房,自然也能享受臨時價格補貼。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