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低碳世博”盡快走進百姓生活
    2010-05-27    作者:尹衛國     來源:經濟參考報

    節能、低碳是上海世博會的主旋律,以新能源汽車為例,世博園區穿行不息的1400多輛電瓶車、充電車,完全實現了廢氣零排放,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集中運行示範。
  上海世博不勝枚舉的低碳亮點讓觀眾大為驚嘆。這些用高科技打造的低碳生活,精美詮釋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筆者以為,低碳世博不僅是為了讓老百姓開眼界,更需要盡快走進社會公共生活和百姓家庭,促進整個社會節能降耗和綠色環保,如果世博會的低碳展示只是一種表演,只停留在概念或理念階段,那麼低碳世博或許就是曇花一現,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那麼低碳世博是否具備了推廣條件?據專家説,世博會展示的大量高科技向城市生活延伸,技術上基本成熟與可行。譬如電動汽車充電一次可以跑500公里,完全適用於城市公交,LED綠色光源、太陽能發電、雨水收集利用、房屋“遮陽傘”隔熱等高科技可以廣泛運用於公共建築和居民住宅樓。
  應看到,引領世界新潮流的低碳世博映照下的中國城市節能,卻是一塊“大短板”,以建築節能為例,不久前住建部權威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城鄉430多億平方米既有建築中,達到節能標準的僅佔5%左右,而新建築有90%以上屬於高能耗。1978年,我國建築能耗只佔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06年迅速攀升至27.5%,專家測算,再過20年這個比例將提高到40%左右,可見建築節能迫在眉睫。
  推廣應用世博高科技,看來不缺技術主要缺鈔票、缺觀念,打造低碳城市需要大量建設成本,據統計如果將我國民用建築全部改造成節能型,起碼需要一萬億元人民幣。因此,政府首先應該帶頭踐行低碳理念,如加快引進電動汽車作為公務用車和公交運營,加大資金投入,將辦公樓和公共建築改造成節能、環保型,以引領百姓低碳生活觀念。
  同時要多措並舉促進民用住宅節能改造。如採取國家與居民合理分攤改造資金、實行政府貼息貸款等,推進市民住宿低碳化。據了解,一些國家對居民應承擔的住宅節能改造費用實行政府先行墊付,免收利息,然後由個人從水電受益中逐年還政府的錢,10年還清。其做法可鑒,這樣既減輕百姓負擔,又讓群眾從節能改造中看到了好外,政府雖然貼了利息,但收穫了節能這個“金娃娃”。

  相關稿件
乳企巨頭欲低碳“綠飛” 2010-05-21
天津百萬噸乙烯項目20億元打造低碳工程 2010-05-17
低碳成為上海世博會耀眼的明珠 2010-05-14
政府採購啟動低碳産品認證 2010-05-11
中國要走自己的低碳之路 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