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5-26 作者:劉滿平 來源:中國證券報 |
|
|
監測結果顯示,自去年9月以來特別是今年4月以來,全國範圍內出現一股以綠豆為代表的雜糧價格上漲浪潮,北京、內蒙古、山東、江蘇、湖北、廣西等地綠豆價格漲幅較大,均創歷史新高,許多地區“綠豆貴過豬肉”。除綠豆外,其他雜糧價格也普遍上漲,紅小豆同比上漲了30%多,黑豆、黃豆、黑米、薏米等也競相漲價。 往年一直比較平穩的雜糧(以綠豆為例)價格,與大米、麵粉等細糧及玉米(資訊,行情)、小麥(資訊,行情)等大眾産品相比,處於相對弱勢,不引人關注,但今年價格翻番上漲,實為罕見。究其原因主要是雜糧主産區乾旱減産,出口價漲量增,供需失衡,並有游資炒作所致。 近幾年我國糧食生産“重大宗主糧、輕小種雜糧”,農民種植雜糧的積極性不高,造成産量一直處於下滑狀態。相關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綠豆、紅豆等雜糧産量是350萬噸,到2008年只有250萬噸,5年間産量下降30%。而且,去年北方包括東北、內蒙等地區發生持續性的乾旱,今年西南地區也發生嚴重乾旱,雜糧種植面積和産量均大幅減少。預計東北綠豆産量下降60%,內蒙綠豆産量下降80%。 在産量減少的情況下,國內消費需求以及出口需求卻呈上升之勢。由於我國居民膳食結構逐步改善,社會進入講究養生保健的時代,國內對綠豆等五穀雜糧需求穩步上升。而且隨着氣溫逐步升高,綠豆、紅小豆作為炎熱夏日的消暑好食品,其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另外,近年來,我國雜糧出口在整個糧食出口貿易中異軍突起,在國際貿易舞&上佔有巨大的市場份額。2008年,我國雜糧出口量達112.9萬噸,出口到全球20余個國家和地區,減少了國內的綠豆貨源供應。 同時,國際市場豆類漲價發揮了拉動國內價格的作用。近月來,國際大宗商品紛紛漲價,國際市場綠豆漲價及大宗商品漲價加劇了綠豆供應緊張。據反映,由於國際市場綠豆漲價,今年國外從我國進口的綠豆數量大幅增加,減少了國內的綠豆貨源供應,而國外的緬甸綠豆,近幾個月來由於緬甸當地出現印度等國大量採購現象,造成綠豆供應緊俏而提高出口價,間接傳導帶動我國綠豆漲價。 目前,綠豆等各類雜糧在我國並非像小麥、稻穀等主糧得以大規模普遍種植,産業化水平低,種植規模小、産量低,單位生産成本較高。今年以來,用工荒導致多個地方農民用工成本大幅度提升,油價上漲導致運輸、儲藏成本等快速上漲,生産成本的提高最終推動雜糧價格上漲。 産區農民惜售和採購商搶購、游資炒作,促使綠豆等雜糧收購價格不斷抬高。由於去年綠豆失收減産,農民和採購商紛紛看好後市,農民期望通過提高綠豆的出售價格來補償産量減少的損失從而惜售,不到期望的價格就不出售;另一方面,産地採購商則希望收購到更多的綠豆,由於收購上存在競爭,為了爭奪貨源,收購價格便被不斷抬高。隨着産區收購價格的不斷上漲,銷區綠豆價格必然水漲船高。此外,今年以來,樓市遭遇調控、股市疲軟,市場上大量閒置資金便借“乾旱”題材轉為炒作雜糧等農産品(000061,股吧)。相對大宗農産品而言,綠豆等雜糧盤子小,易控制,上游批發商通過“捂豆惜售”限制出貨,人為製造貨源緊張氣氛,抬高銷售價格。 雜糧市場上漲聲一片,不僅增加城鎮居民食品項目下的支出,還可能帶動其他糧食品種和其他商品的連鎖反應,進而引發社會對通脹發生的擔憂。4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2.8%,環比上漲0.2%。與上月相比,同比增幅擴大0.4個百分點。其中,拉動CPI上漲的最主要因素是食品類(4月份食品類價格大幅上升5.9%,拉動CPI上漲1.9個百分點)。本來以為,進入5月份後,蔬菜價格隨着氣溫升高而有所回落,新漲價因素會有所減少,如今雜糧價格卻大幅度上漲,會否大幅度推高CPI呢? 筆者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會出現。 雜糧消費在整個糧食消費需求總量中佔的比例只有11%左右。以2006年為例,在我國糧食消費需求總量中,稻穀、小麥、玉米、大豆(資訊,行情)和雜糧的消費量分別佔35.4%、18.8%、27.8%、8.7%和11.3%。就總體而言,稻穀、小麥仍然是消費的主體,只要這兩個糧食品種沒有大幅度上漲,整個糧食價格就上漲不起來。更何況,雜糧消費與其他糧食品種消費具有替代作用。 根據現行的消費價格統計調查方案,食品類、居住類以及娛樂教育文化類三者,佔據CPI權重的多半壁江山。而從食品價格各子項權重來看,肉禽及其製品佔CPI比重最大,為6.93%,其次才是糧食、蔬菜、水産品、鮮果、油脂、調味品、鮮蛋以及其他。從目前的監測情況看,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動力不足,許多地方豬肉價格仍在下跌,蔬菜、水産品、鮮果等其他子項的價格同比仍在高位運行,但與4月相比,上漲動力也不是很足。因此,預計5月份新漲價因素減少,雜糧價格上漲對推動整個CPI上漲的作用不會太明顯,即使5月份CPI雖然會比4月份高,也主要是翹尾因素所致。 不過,我們要看到雜糧價格上漲會增大社會的通脹預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目前我國對雜糧等小宗農産品還沒有有效的價格干預手段,游資炒作大蒜、綠豆等農産品價格的行為沒有得到有效的打擊,這種囤貨炒作哄抬物價的現象如果蔓延的話,將威脅經濟發展。因此,要想平抑雜糧價格過快上漲,除了在抓好大宗糧食生産的同時應合理配置雜糧、主糧的適當比例,引導雜糧主産區的組織化、規範化生産,建立小雜糧生産基地等增加供給,還要加強對游資的監控,對惡意炒作民生農産品的現象進行嚴厲打擊,避免出現類似於“炒大蒜”的“炒雜糧”事件,避免影響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