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的尊嚴在哪
    2010-05-25    作者:劉勝軍    來源:上海證券報

    富士康終究還是出現了“十連跳”。血汗工廠、合法黑磚窯、軍事化管理、碎片化生存,這樣的詞彙都被一古腦地激發出來,富士康也成為反思中國製造的最佳樣本。
  富士康並不孤獨。在我國最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之一、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二的華為,技術員工自殺人數已達到39人。不同的是,富士康自殺的是新生代農民工,華為自殺的是IT精英。相同的是,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幸福感的毀滅,這與欣欣向榮的經濟增長形成了令人心痛的對比。
  從商業角度看,富士康無疑是成功的:兩家深圳工廠員工人數高達42萬人,是蘋果最大的代工廠,郭&銘更是台灣首富,去年財富高達59億美元。
  站在富士康背後的是蘋果、惠普、戴爾等世界500強公司。這些公司每年都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然而在商業利潤壓力之下,社會責任只是一種挂在嘴邊的奢侈品。2006年,蘋果針對富士康員工自殺發布的調查報告説,35%的員工工作時間超過正常標準,25%的員工每週連續工作六天以上,但並未發現強迫加班的情況。
  這讓人想起了20世紀初風靡全球的強調勞動方法標準化的泰勒制。列寧認為,泰勒制“一方面是資産階級剝削的最巧妙的殘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豐富的科學成就”。雖然泰勒制號稱“科學管理”,但其實質是“機械管理”,把員工視同機器,而沒有任何的人文關懷。泰勒雖然強調培訓,但並非現代意義上的培訓,而是把員工動作變得更精準、速度更快的機械式訓練。
  富士康屬於典型的泰勒制管理。“郭&銘語錄”中的所謂“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不過是泰勒語言的現代版而已。用富士康員工的話來説是:我們非常累,壓力非常大。每7秒鐘就要完成一道步驟,我們必須精力高度集中,我們比機器還快。
  可惜,泰勒制很快就遇到了問題。1924年到1932年,在美國芝加哥西部電器所屬的霍桑工廠,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梅奧主持了著名的“霍桑實驗”,得出了影響深遠的結論:工資等經濟因素只是第二位的,社會交往、他人認可、群體歸屬感等社會心理因素才是決定工作積極性的首要因素,工人的滿意感等心理需求的滿足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
  富士康的確要溫習一下霍桑實驗的啟示。富士康雖然擁有現代化的廠房和設施,但數十萬員工卻感覺自身是在物質和精神上雙重貧瘠的社會孤島:工作時不能做與工作無關的事,不能自由走動,不能閒談,崗位是站式的,就不能坐,是坐式的就不能站。而一坐一站往往就是四五個小時。廠區都有所謂的“&幹通道”,專為&幹和經理級以上的幹部設立,通道裏面鋪着地毯,有專門的女服務員伺候。普通員工就這樣“被不幸福”了一把。
  96年前,亨利福特宣布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福特將工人工資提高到每天5美元,同時每天工作時間從9小時縮短到8小時。這意味着福特工人工資平均提高一倍以上。結果,成千上萬的員工涌往福特求職,同時福特員工流動率大幅度下降。福特此舉動不僅提升了員工效率和穩定性,也為美國中産階級的崛起作出了貢獻,而崛起的中産階級反過來又成了購買汽車的主力軍。
  郭&銘呢?他在《郭&銘與富士康》中説,“當産品定價下降30%,你首先一定要讓訂單數量增加30%,接下來再多下超過30%的訂單,才增加三成營收,但問題是你一定不可以增加30%的人力!”這無疑意味着對勞動力的更大擠壓。富士康強加給員工教徒式的口號“我愛你,郭爸爸”,這種將領導神化、員工矮化的宣傳更進一步導致了員工的自我迷失。
  富士康是中國製造的一個縮影。比譴責富士康更有意義的,是反思培育出富士康的制度土壤。
  首先,地方政府的GDP崇拜主義。在GDP高於一切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不惜代價招商引資。可以想象,富士康在深圳當屬“太大而不能走掉”的企業,留住富士康,地方政府不僅要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對員工權益保護方面的問題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其次,工會制度缺失。我國雖已經推行了工會制度,但僅流於形式,在需要維護員工利益的時候,很難聽到工會的聲音。
  再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知易行難。儘管中央一再提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但中國製造仍然穩穩地停留在“微笑曲線”的底端。而只要國內生産要素價格繼續被低估,環境可以低成本地污染,政府手中掌握大量資源供企業“尋租”,企業就沒有足夠的壓力和動力機制去攀爬微笑曲線。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嚴格環保執法,消除勞動力等生産要素價格扭曲,固然會提高企業成本,甚至在一段時間內降低國家競爭力,但我們不能為了追求GDP之末而忘記人民幸福之本。正如加爾佈雷斯所告誡的,我們必須放棄“象徵性的現代化”,轉向以提高全民幸福指數為宗旨。溫總理在今年春節團拜會上承諾: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轉變經濟發展指導哲學,眼下正當其時。

(作者係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相關稿件
如何提高勞動者工資? 2010-05-20
舊體制的頑固使勞動者生活水平提高過慢 2010-03-19
給勞動者更多公平 2010-03-12
取消最低工資標準侵害了勞動者利益 2009-02-16
“普通勞動者”的現實悖論 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