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對歐元過於恐慌
    2010-05-18    作者:鄭曉舟    來源:上海證券報

    最近在歐洲旅行,時時感受到周圍的歐元危機。
  這種感受並不是看到歐洲人愁眉苦臉的樣子,也不是看到街頭因為失業而抗議的游行。這種感受到的危機,是看到房地産中介門口寫着大大的“減價”二字,以及每次刷卡消費完畢,銀行給我的短信通知。
  在短短的兩周裏面,歐元相對於美元,已經跌了超過5%。這在歐元與美元的歷史走勢圖中,堪稱最慘烈的一次。
  歐元跌勢綿綿,是否已經窮途末路?
  其實,探究一下本次歐元危機的起源,或許就不會對歐元的前途過於恐慌。
  歐元本輪下跌是因希臘等國的主權債務危機所致。姑且不説歐元區國家的領導人會本着歐元貨幣聯盟的政治承諾,共同行動捍衛貨幣穩定,而事實上,他們已經在這麼做了。
  歐元區其他國家救援希臘行動最終失敗,最壞的結果是,希臘經濟全面崩潰緊接着被踢出歐元區。對於整個歐元區來説,希臘的GDP只佔2%,影響應該不大。只要希臘危機不引發連鎖反應,比如西班牙、意大利能夠抗得住,那麼僅僅一個希臘危機並不會導致歐元崩潰。只不過,放在希臘銀行裏的歐元存款,到時候能否變成其他國家銀行裏的歐元,倒值得懷疑。
  從另一方面來説,歐元本輪跌勢看似兇狠,但最近的低點也不過是觸及2006年下半年的水平,即美國次債危機全面爆發之前的黃金時期。也就是説,即使跌到現在,歐元與美元之間的比價,不過回到危機爆發前的水平。此後,隨着美國次債危機的初露端倪,歐元一步步走強,美元隨之走弱。從一個5年,甚至10年的時間跨度來看,相對於美元,歐元並沒有貶值太多。
  從歐盟委員會的調查報告來看,對衝基金做空歐元,對本輪暴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今看歐元,大部分人都很悲觀。但是這會不會像2008年美元所處的境況?大家都很悲觀的時候,卻是美元走強的開始。
  本次歐元危機對歐洲人來説,應該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在歐洲旅行的時候,一方面感受到歐元危機,另一方面也不由得羨慕他們閒暇的生活狀態,以及社會高福利、高收入。以西班牙為例,除了諸多的國定假日,每個自治區、每個省、每個城鎮甚至還有自己的法定假日。周末商店不開門,工作日下午五點很多商店就打烊關門更是常見的事情。
  按照這樣的工作節奏和勞動付出,歐洲人要維持自己的高福利政策的確屬於寅吃卯糧的行為。上周三,西班牙宣布改革措施,包括公務員減薪5%並裁員;而葡萄牙上周四則就削減預算赤字達成協定,包括公共部門最高層員工及政界人士減薪5%。希臘稍早也公布了該國的節省開支計劃。這些行動反映出許多歐盟領導人終於開始意識到事態已經失控,而歐元區的未來已因金融市場的反應而處於危急存亡之秋。
  如果歐洲人能夠切實採取一些行動,我們真的不必對歐元的走勢過於恐慌。

  相關稿件
如果世界當真失去歐元將會怎樣? 2010-05-12
歐元區有足夠能力保護歐元區的統一 2010-05-11
按經濟“核按鈕” 贏歐元“保衛戰” 2010-05-11
化解危機 歐盟吐血掏7500億歐元 2010-05-11
英國財政大臣:不支持歐盟建立穩定歐元基金 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