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産業: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支柱
    2010-05-04    作者:孫兆東    來源:經濟參考報

    筆者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賴以依託的四大産業支柱:重化工産業、基礎設施産業、房地産業、汽車製造業産業等,今天正在並將轉變為以“提速産業”為核心的新支柱;未來的30年,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將依託提速産業,實現人類社會的更高水平的發展,而目前正是這一轉型的關鍵時期。
  所謂提速産業,廣義來講是指能夠提升人們衣食住行效果、提供企業運轉效率、提高政府作用發揮、加快人類社會發展的産業。狹義的提速産業是指,一是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超音速商用飛機、環保家用車、節能商用車等等;二是寬帶互聯網、光纖傳輸網、物聯網、“有線電視、無線通訊和有線通訊”三網合一、3G手機等等;三是涉及ECFA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企業走出去等國家政策支持的行業。目前,我國上述提速産業相關行業年生産總值已經超過10萬億,佔我國G D P比重超過了30%,並且提速産業所涉及的國民經濟行業小類多達200余個,這些行業的年增長速度都在10%以上。
  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正處於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各個國家都在反思金融發展的過快提速,一度使某些發達經濟體的虛擬經濟超越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從而造成了國際金融危機。因此發達國家討論金融變革、強化金融監管;而發展中國家從金融危機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教訓,也愈加開始重視金融的發展,金融控速和提速已經成為金融領域的核心話題;與此同時,各主要發達國家都在進行結構調整,力圖走向復蘇。
  對中國來講,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際化是一條必走之路。為了更好地構建和加快中國的提速經濟,筆者認為當前應從五個方面着力建設:
  首先,應做好國家“提速經濟”的“十二五規劃”,並凸顯“提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從規劃、政策和制度上,對提速産業予以引導和提速支持。
  其次,國家應加大對“提速産業”的資源配置、財政支持和資金支持。引導各種社會資源,特別是科技、金融等資源向提速産業配置,對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提速産業,要給予差別化的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支持。
  三是,教育和科研領域要高度關注“提速經濟”的未來發展前景。我們的大學學科建設和科研機構,要把“提速經濟”所需人才、所需科技支撐納入重要視野。
  四是,中國的已經産業化的提速産業應加快試點,成熟後盡快走向世界。
  五是,伴隨提速産業的企業和投資走出去,我國應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做到實體支柱經濟與金融貨幣有機地結合,相互促進共同提速。

  相關稿件
經濟學家寄語中國經濟的微博 2010-04-26
房地産新政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先兆 2010-04-20
高油價時代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沒有好處 2010-04-20
當前尚不能判定中國經濟已過熱 2010-04-14
不能説中國經濟已經過熱 不必急於升息 201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