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19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扶持農業生産的政策措施。第一條就是,實施冬小麥弱苗施肥、西南旱區腹膜種植和東北水稻大棚育秧補助。中央財政要按每畝10元的標準,對冬小麥主産區5300萬畝弱苗麥田給予補助,調動農民田間管理的積極性,在小麥拔節孕穗期增施拔節肥,促進弱苗轉壯。
總理為何要如此具體過問拔節肥?這除了折射出中央強農惠農措施更有針對性、更有力度以外,還説明,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複雜之年,糧食和農業生産在全局中的“定盤星”作用更加突出,農業穩定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在氣候極端反常的條件下,我國農業“靠天吃飯”的問題更加凸現,重農抓糧須臾不可放鬆。
近期我國農業災害多發,“南旱北寒”,農業生産面臨嚴峻形勢,特別大春作物播種嚴重受阻,如果旱區不能及時播種,將造成重大的災情和損失。而北方冬麥區持續低溫,對夏收小麥生産帶來不利影響。同時,去年冬天以來,東北、西北地區出現近40年來歷史同期罕見低溫,春播生産受阻;生豬價格持續下跌,養殖戶生産積極性受挫。
農業發展困難越大,保障春耕生産決心越大。中央新&&的扶持農業生産的措施還增加了高産創建補助、繼續實施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實施新疆內蒙古冰雪災區牲畜飼草料補助等,新增財政支出將達80多億元。各級政府也應充分認識到,抓好糧食和農業生産,奪取夏季糧油好收成,對管理好通脹預期,對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至關重要。要確保扶持政策落到實處,最大限度調動基層和農民生産積極性,確保重農抓糧形成合力,促進春季農業生産順利進行。
儘管糧食生産“六連增”,總産量連續三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但去冬今春多發的農業災害,讓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民增收仍然緩慢,最需要加快;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