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備受輿論關注的房地産信貸問題,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26日晚回應説,已對商業銀行房地産信貸風險提出四大防控要求,包括禁止對囤地捂盤的地産商發放新增貸款,查處其重復抵押問題,對78家退出地産的央企相關貸款項目不予授信,監測查處貸款違規流入股市、房市。(3月28日《新消息報》) 自去年年底以來,房地産業在國務院及相關部委的頻頻打壓下,似乎淪落到一個四面楚歌的境地,從海南的海景房拋售浪潮,到部分一線城市房地産市場春節期間遭受“零成交”的冷遇來看,似乎房地産業真的在走下坡路了,但如果你也這樣認為,那就是被地産商佈下的迷魂陣給忽悠了。 其實,我們揣測購房的計劃的同時,更應該揣測房地産行業當中包含的太多玄機,不然,一邊是有價無市的無奈嘆息,一邊又怎麼會出現一日接連刷新三個“地王”的狂熱呢?因此,我們面對這種“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現象的時候,絕對不能認為這僅僅只是一種天氣變化的景象。 所以,面對銀監會&&的房地産信貸新政,筆者不敢持有太多的樂觀和欣喜,因為,僅憑這樣一個籠統性的通知,我們姑且不論其有無操作性和可行性,單説各家商業銀行能不能做到痛下決心,斬斷自身與房地産業的利益鏈條,便是一個未知數了。 再之來説,何為囤地捂盤的開發商?這顯然是一個不好定論的事,故意抬高房價,導演“零成交”的做法算不算?故意放慢工程進度,推遲上市時間又算不算?其實,在國家不斷&&監管新政策的同時,房地産行業早就有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應付辦法,而不可能傻傻的等待着監管機構的“尚方寶劍”。 有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底全國閒置土地1萬公頃,幾乎一半是由開發商造成的。”那麼,我們為什麼沒有看到國土資源部19條土地調控政策的大刀,為房地産業搏殺出一片健康發展新氣象來。 所以,筆者以為銀監會&&的房地産信貸新政,不過是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把戲而已,或者説是在“蝸居”族和準“房奴”面前畫了一張大餅,儘管看上去很美,實際上不過是配合相關調控政策,拿出的一個姿態罷了。因為,不解決地方政府日益加劇的財政困難,不斬斷各種利益糾葛的鏈條,任何類似的調控新政都只能是一陣輕輕的風,始終無法蒸發掉越脹越大地産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