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吞幼兒伙食費虧教師下得了手
    2010-03-23    作者:王石川    來源:京華時報

    俗話説,幹一行愛一行。然而,在重慶長壽區洪湖鎮稱沱幼兒園一些教師眼裏,則演變成幹一行吃一行:昧着良心對娃娃伙食費截留,除以節日為名瓜分,提飯、打飯等只要能想得出的理由都會發錢。昨日,長壽區教委紀工委對黑幕調查發現,幼兒園從娃娃牙縫截留伙食費進行瓜分的狀況,迄今已5年。
  如果既是教師又兼會計的張文英不是良心發現,黑幕也許還未揭開。這些為人師表者怎能下得了手?孩子嗷嗷待哺,正是需要加營養、長身體的年齡,教師竟然至少截留、瓜分孩子逾半的伙食費?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那這樣的教師豈不是辣手摧花,如何教書育人?如此貪婪的教師,何以面對家長的信任和託付?
  透過這起惡劣的截留事件,我們看到一些讓人憂心的潛規則。
  一是“合法”傷害權在教育領域發威,監管嚴重缺位。這些教師為何敢於截留瓜分孩子的伙食費?一是有機可乘,二是無人監督。報道中有一個細節,園長強調,這樣幹肯定不對,但她解釋,“前幾任園長都這樣做”,她才效仿。另外,分伙食費是據她知道的所有幼兒園的潛規則,她屬被“逼迫”後的“無奈”。如此説辭,雖然雷人,但並不誇張。視野所及,一些無良學校和教師把學生家長當做唐僧肉,為了一逞私欲,不惜巧立名目,大肆亂收費,家長往往敢怒不敢言,因為擔心孩子在學校裏受到影響,“被捐款”“被贊助”的現象頻現。同時,由於監管缺位,這些學校和教師有恃無恐,在這所幼兒園裏,如果不是張文英怒而舉報,真相也許繼續被掩蓋。
  二是逆淘汰滲入了教育領域。按説,良心發現的張文英理應受到禮讚,但她的舉報換來了解聘。張文英之所以受排擠,是因為她的正義舉報,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這些人利益均沾,已經形成了牢固的利益聯盟。這就牽扯到一個命題,如果捍衛正義者得不到善待,誰還敢舉報?如果張文英沒有良心發現,孩子的伙食費豈非還在被侵吞,那些監管者哪去了?誰來還舉報者一個公道?誰又給違法者一個教訓?
  即便在媒體的關注下,張文英或將討回公道,侵吞事件妥協解決,但仍不能讓人釋然。潛規則依舊囂張地存在着,如何革除潛規則生存的土壤,確保孩子健康成長才是關鍵。

  相關稿件
教師交流有利於教育均衡發展 2010-02-25
兌現教師績效工資咋有人“眼紅” 2010-02-23
教師績效工資為何難落地? 2010-02-04
教師待遇均衡就是義務教育的均衡 2010-02-01
被清退的代課教師理應獲得回報補償 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