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地震帶被激活?
    2010-03-19    作者:記者 周玉潔/北京綜合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秘魯和日本將集資500萬美元建立一個地震和海嘯研究實驗室

  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學家保羅埃爾認為亞太地區近期發生的地震都屬於智利2月27日8.8級強震的余震,太平洋地震帶被激活,因此地殼活動略顯活躍。
  據介紹,環太平洋地震帶像一個巨大的環,圍繞太平洋分佈。由於太平洋板塊洋中脊的快速擴張,太平洋板塊向東西兩側的擴張運動非常強烈,當與西側歐亞板塊相碰撞或與東側美洲板塊相碰撞,就會産生強烈的地震活動。由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空間尺度非常巨大,使得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頻次明顯高於其他地震帶。但也有專家持不同看法,美國夏威夷大學海洋和地球科技學院科學家本傑明布魯克斯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認為,亞太地區多個國家和地區最近兩天發生的震級不高的地震屬於孤立事件,不具明顯的關聯性。
  而年初發生強地震的海底則位於加勒比板塊和北美板塊斂合帶附近的複雜斷裂區。有資料顯示,在那次地震震中的正北方不遠處有一條長達500多公里的斷裂帶東西方向延伸,橫穿海地,向東到達多米尼加共和國,向西到達牙買加。據報道,這條斷裂帶一直承受著加勒比板塊和北美板塊斂合帶的壓力。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地震專家&&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海地還會發生一些余震。
  不過有報道援引美國夏威夷大學地震專家本傑明布魯克斯的話&&,“全球其實一直在持續發生地震,有時全球不同地區會在短期內發生多起地震,”只不過多數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産損失,因此很少有人關注。
  儘管人們對地震的研究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經驗,但今年頻發的地震還是把各國地震專家的注意力再度集中起來。秘魯國立工程大學校長奧萊裏奧帕迪利亞本月15日在利馬宣布,秘魯和日本將集資500萬美元在秘魯建立一個地震和海嘯研究實驗室,以開展多項地震減災研究。兩國科研人員將在秘魯安裝一套現代化的強地震系統模擬設備,利用為期五年的計劃研究更具抗震性的城市建築技術。
  據《洛杉磯時報》3月11日的報道,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名地球科學家伊麗莎白科克倫和她的同事正在開始建立一個系統,以便將筆記本電腦聯入一個地震監測網絡。如果此項試驗成功的話,人們就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中特定的軟體以及可以檢測到微型運動的加速度計等設備,接收到被安置在建築物上的地震監測儀上傳來的訊息,進而達到預測地震的效果。

  相關稿件
智利大地震致主要銅礦停工 2010-03-01
智利地震後首都民眾積極自救 2010-03-01
地震災區農産品進京銷售 2009-09-01
廖斌“中途下車”“時代係”或臨大地震 2009-07-28
金融海嘯兩面夾擊 我國口岸城市如遭地震 200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