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承擔歷史重任
    2010-03-17    作者:葛如江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在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國務院批準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范區規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國際國內大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安徽發展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援。實施好《規劃》,是擺在安徽面前一項光榮而重大的歷史任務。安徽各級、各部門要全面深化對示范區建設重大意義的認識,奮力推進示范區建設的各項任務,以實際工作成效展示安徽的決心和作為,不辜負中央的厚望和全省人民的期盼。
  2008年初,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安徽時指示,“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産業轉移,不斷加強同兄弟省份的橫向經濟聯合和協作。”這是胡總書記高瞻遠矚,從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背景出發,立足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對安徽提出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
  示范區《規劃》是迄今為止國家批復的唯一以産業轉移為主題的區域規劃,其戰略導向十分明顯。國務院《批復》明確指出,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范區,是順應國內外産業轉移新趨勢,探索建立承接産業轉移新模式的客觀需要,對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更加合理的區域産業分工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把這個規劃放到國家層面進行推進,是對安徽發展的有力支援,更是賦予了安徽特殊責任,自然要求示范區建設在優化全國産業布局、形成東中西互動發展格局中發揮重大作用。對安徽來説,既是響當當的牌子,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安徽必須勇于承當,全力以赴。
  示范區建設是安徽發展的重大機遇,更是對安徽工作的重大考驗。當前安徽省經濟總量已經邁上萬億元臺階,進入加快發展新的歷史時期。在這樣關鍵時刻啟動示范區建設,將為安徽省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新的重要機遇。但是必須看到,機遇能否轉化為現實,關鍵在于有沒有作為;更要看到,機遇稍縱即逝,不全神貫注緊緊把握就有可能擦肩而過。因此,安徽的各級幹部必須百倍地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扎實有效的工作搶抓機遇、推動發展。
  示范區建設基礎條件較好,更需要開拓創新,必須大力探索承接産業轉移的新模式,為中西部承接産業轉移提供示范。皖江城市帶環境承載能力較強,要素成本較低,産業基礎和配套能力較好,承接東部特別是長三角産業轉移的條件得天獨厚。但是,當前安徽與科學承接産業轉移的要求還存在不小差距。《規劃》指出,目前承接産業轉移缺乏規范引導,模式還有待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有待完善,要素支撐有待加強等。這些問題,既是中西部地區承接轉移面臨的普遍問題,也是制約安徽加快發展的現實問題。有效破解這些問題,要堅持科學發展,創新承接,把産業承接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發揮科技資源優勢,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承接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區域創新體係。
  因此,目前要全面推進示范區建設,既要抓好《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又要結合實際理清本地本部門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和重點改革,集中精力和資源,率先取得突破。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對示范區建設進行總體謀劃,明確階段目標任務,科學有序安排各項具體工作。要把各項任務和責任盡快明確,落實到具體單位和人員,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推動示范區建設的強大合力。要用活政策,先行先試,營造敢闖敢試、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追求卓越的寬鬆環境,努力在完善科學發展體制機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走出一條科學承接産業轉移的新路徑。
  相關稿件
皖江産業轉移示范區力推“低碳發展”之路 2010-02-22
皖江城市帶:承接沿海地區産業轉移 2010-01-22
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范區規劃獲批 2010-01-22
皖江與成渝兩區域規劃可望升為國家戰略 2010-01-11
匯通皖江 徽商銀行探索城商行發展新路 20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