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信用違約掉期影響重大
    2010-03-12    作者:姜山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儘管希臘提出了新的財政緊縮政策以削減赤字達到歐盟的援助要求,但市場似乎對於歐元區整體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在評級機構惠譽和穆迪本週對英國和葡萄牙的財政問題發表負面評論後,投資者對於財政吃緊的歐元區國家的擔憂再度升溫。
  引發愈演愈烈的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歐元區各國經濟發展雖然存在重大差異,但卻不得不接受統一的貨幣政策安排,由此導致了在經濟危機發生後,經濟困難的國家無法獨自應對危機的衝擊。而不斷飆升的信用違約掉期利率,則是歐元區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縱深發展的最直觀表現,但也正是這樣一個工具,在近期不斷受到歐洲國家的抨擊,認為正是其不適當的使用,加深了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危機重要的幕後推手。
  歐洲國家對於信用違約掉期的不滿並非毫無道理。作為一個類似於保險合同式的金融衍生工具,信用違約掉期合約給予了合約買方在標的債務違約發生時,從合約賣方手中獲得足額賠償的權利。隨着衍生金融工具逐漸被包括銀行在內的大型金融機構所廣泛應用,信用違約掉期市場在近幾年也出現急劇膨脹,自7年前不足3萬億美元的規模迅速擴張至超過25萬億美元,而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並非被持有者用來對衝風險,而是被當作投機獲利的工具。
  由於這一工具往往在場外達成交易,難以被有效監管,在金融機構發生危機時,監管者也就難以了解其具體可能産生的作用大小,容易對金融機構的真實風險情況産生誤判,延誤最佳的危機處理時機。正因如此,在雷曼兄弟倒閉、AIG破産等金融危機的重大事件中,信用違約掉期合約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説對金融危機的發展有着推波助瀾的效果。而投資者也普遍認為,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也與這一工具的不當使用有着相當緊密的關係,部分金融機構通過渲染希臘等歐洲國家的財政赤字問題,使投資者對於其主權債務風險産生憂慮,推高了這些國家的融資借債成本,拉高信用違約掉期利率,以從中獲得鉅額收益。
  為了削弱這一金融工具的影響力,歐洲國家目前正在推動一項改革,即禁止投機者進入信用違約掉期市場,而只允許那些手中持有主權債務、需要通過信用違約掉期來對衝風險的金融機構達成這一交易,而美國雖沒有對此問題明確表態,但從此前奧巴馬政府着力推動衍生金融産品市場透明化的努力方向看,似乎也在朝着這一方向努力。
  這一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目前尚難有明確的結論。有市場人士擔心,對於信用違約掉期市場的過度限制,可能影響到金融機構的風險轉移能力,增加金融系統的整體風險,由此抬高主權債務和機構債務的借貸成本,對於未來的金融市場發展有着不利影響。本週二,包括希臘、意大利、葡萄牙等國家的信用違約掉期利率出現了明顯上漲,在某種程度上與歐洲國家推動這一改革的報道不無關聯。而衍生金融産品市場在蓬勃發展了近10年後,似乎也已經遇到了眾多的阻礙,未來這一市場將會如何演變,對整個金融體系都將産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在此,筆者不主張因噎廢食,由於一些可以克服或者修正的漏洞而否定衍生金融市場的重要功用,但顯然,這一市場也的確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而這種改革的成功與否,也會直接決定未來的金融危機何時發生,以何種形式發生。

(作者係東航金融註冊金融分析師)

  相關稿件
適度放開出口信用保險市場 2010-03-04
2.2萬賣家店舖被封 淘寶高強度打擊信用炒作 2010-02-26
美國信用卡新規正式生效 2010-02-24
信用債面臨三方面風險 2010-02-12
中國銀行:樓市下跌或致銀行信用緊縮 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