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3-11 作者:魏英傑 來源:京華時報 |
|
|
今年的國家財政預算報告長達80頁,賬目更為詳細,且配備了五大本説明書,這也許是兩會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文本。未承想,預算審議卻沒有出現熱烈的場面。據央視《新聞1+1》等報道,全國人大代表葉青説,在小組分組審議中,“沒有一個人談到預算報告”。 國家財政預算報告的重要性,無論怎麼形容都不過分。政府在過去一年裏錢都花哪去了,怎麼花的,下一年準備怎麼花?這涉及人大監督的核心,如全國政協委員侯欣一所言,是監督政府最為實質的一環。雖然預算報告從幾年前仍屬於“機密”文件到如今人手一份,財政預算公開化改革已有很大進步,但是,不足也很明顯:一是文本不好讀,二是留給代表委員們討論審議的時間太短。 這裡既有專業性的難題,也有程序安排的原因,還有着觀念方面的問題。這些其實都是老話題。道理大家都明白,每年兩會期間這事兒都備受關注。連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高強都認為,政府預算公開的實際執行情況不令人滿意。儘管各方都有一定共識,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卻一直未能取得關鍵性突破。有句話説“改革進入深水區”,推動財政預算陽光化的進程大抵也是如此——相關討論和建議要麼停留在“應該如此”的理想化層面,要麼老調重彈,每年都把陳酒端上桌。 這説明,財政預算公開化改革,需要一股強大的動力來推動前進。這個動力若非來自於政府本身,只能是向外尋求。能夠對這一改革形成壓力、起到鞭策作用的,還是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 英國有句格言:無代表,不納稅。意思是沒有人民代表的同意,國王不能徵稅;換言之,沒有人民的同意,人民可以不納稅。這句口號曾經掀起幾多風起雲涌的歷史大事件,這裡不詳述。需要指出的是,這句話所蘊含的道理並不這麼簡單。徵稅及其開支均涉及納稅人的錢,當然都要獲得人民代表的同意。這就是説,人大代表完全有權利要求政府公開財政預算報告,而這就包括公開多少、如何公開以及公開後如何開支等方面的內容。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理由,而且也應當充分履行自身職責,推動和實現政府財政預算陽光化。這份報告不僅要讀得懂,還應安排足夠時間,比如提前發放報告文本,以便代表們認真審議。總之,這是代表們的權利,也是不可推卸的職責。如果有人因為報告不好懂或時間不夠而放棄這一權利,就等於放棄自身職責。 推動財政預算陽光化的控制器其實就在代表們自己手裏——當然,歸根結底是在廣大民眾的手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