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聯集團總裁傅軍稱現在媒體的主力記者幾乎都是80後,他們急需買房,寫新聞都帶有主觀性,故而媒體對中國的房地産起了很不好的作用。(3月8日南方網)
不知是何原因,房地産問題總能讓代言人們找到幾個“好玩”的藉口:2008年初出現了“釘子戶漲價論”;2009年春出現了“未婚同居漲價論”和“包二奶漲價論”。今日,我們又欣喜地發現了一個“新論語”——房地産新聞是由“媒體主觀性”寫成的。基於此,即便租40平方米的房子娶妻生子,也“挺尊嚴”。問題是,這樣的話語如果是出自任志強之口也無可厚非,偏偏是兩位代表委員在兩會中的聲音,招來罵聲一片也在想像之中了。 到現在為止,公眾才弄明白了“媒體主觀性”的偉大之處——它可以製造一個噱頭、製造一個社會話題,並且讓它常年不衰,以至於今年兩會中半數左右的提案是關於穩定或打壓房價問題的;以至於現在總理都承諾在任期間要解決好“蝸居”問題了。雖然住建部官員今日説了“穩定房價沒有一條辦法”的言論,但不可否認的是,“媒體的主觀性”這一次是觸動了國家領導人,並且連他們也相信這是真的。 筆者也是一名80後,有時候也寫點關於“蝸居”的小文章。寫文章時也總免不了牢騷幾句、批判幾句。可誰又能否認更為真實的問題在於,“蝸居”現象絕非80後一個群體的問題,也絕非是動筆桿子就能製造出來的巨大問題。相反,80後兩人買房還往往帶動一個家庭兩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全體收入。為了幫助80後們完成“而立”的任務,80後的父母們是心甘情願地想成為“被啃族”。 再者,抱怨買不起房的群體中,也不是只有80後。去年,廣東某廳級官員、北京某副部級官員自爆“工資買不起房”的新聞還一度成為社會熱點。今年的兩會中,就連海南省省長衛留成都坦言“自己買不起房”。試問,這些官員又從哪來的和80後記者一樣的“媒體主觀性”呢? 我們往往習慣於“三人成虎”的模式之中,當某一有身份的人突然站出來提醒説,你們被“三人成虎”了,我們也往往會立即否定“三人”的説教,並拒絕繼續被“三人”的言論愚昧下去。可是,這種現象並沒有出現在網絡之中,這最起碼説明了一個道理,在“蝸居”現象這個客觀性問題上,網民是不相信“媒體主觀性”的。 應該説,“蝸居”是個普遍的社會話題,絕非是靠媒體織造出來的。既便80後記者成了佔據新聞媒體的主力軍,也難以在這一問題上形成絕對的話語霸權,對整個社會的“主觀性”影響也會有限。只有承認了這一點,相關部門才不至於只為80後辦事,才會真心實意地為社會辦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