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不能和百姓感受鬧彆扭
    2010-03-05    作者:傅達林    來源:京華時報
    3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對近期公眾高度關注的房價數據問題作出回應,稱房地産價格數據採集和計算方式確有一些值得改進完善的地方。同時透露我國將從數據獲取方式和發布引導方式兩方面改進房價統計。
  就在同日,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經濟學院房地産經濟研究所所長郭松海就遞交提案,希望國家統計局對2009年房價數據進一步給予説明,將有關房價統計方式以及不同城市的房價細節予以公布,以打消公眾質疑。
  馬局長此番回應以及郭松海委員提案的起因,都是春節前公布的房地産價格上漲數據,這個被官方解釋為全年平均漲幅的1.5%,因與普通民眾切身感受相隔甚遠而備受質疑,再次讓政府統計的公信力遭受重創。
  按官方説法,這是數據採集和計算方式不完善的結果。我們也未見有統計失實的證據。然而,這一數據究竟是如何採集和計算出來的,官方卻並未給出翔實信息。而從政府信息公開的角度看,只要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統計的數據詳情理當屬於應予公開的信息範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規定為重點公開的政府信息。
  面對網上“小數點放錯位置”“統計局是估計局”等質疑,目前統計局的回應又如何能消除公眾的誤解與猜忌?
  欲重塑政府統計的公信力,數據統計信息公開只是第一步。對統計部門而言,尋求公眾認同的根本還在於統計程序的構建上。數據統計的生命在於客觀真實,而這一結果直接取決於統計程序是否公正、透明。在實踐中,統計失范、失實等問題的産生,雖説思想上是一些人的政績觀、利益觀作祟,但從制度層面上看,關鍵問題還是出在統計程序上,由於統計的過程缺乏民意“陽光”的參與和監督,其間就難免會有弄虛作假的可能。
  以房地産價格的數據獲取方式為例,慣常統計局是根據房地産企業的填報獲得,缺乏基本的民意調查,對於房産商填報的數據究竟與房屋出售價格是否一致,其計算方式是否合理,民眾都無法監督,數據的準確性也就很難保證。如此“閉門統計”,怎不叫人心生“暗箱操作”的擔憂!
  國家統計絕非一項簡單的數據收集與整理,其結果直接成為國家政策的制定依據,由此影響着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綜觀近年來統計部門公布的一些數據,總是遭受社會質疑,歸根結底多與程序不透明相關。
  經驗證明,程序公開乃是消解質疑、提升公信力的最佳載體。統計部門提高統計數據公信力的關鍵,也應當是借助公開、公正的程序平台,以民眾“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數據的準確採集,同時將統計的詳細結果公之於眾,自覺接受民眾的質疑和監督。
  相關稿件
勿對物業稅抑房價抱太大期望 2010-03-01
“房價漲幅1.5%”之説遭網民群抨 2010-03-01
[關注]“房價漲幅1.5%”之説遭網民群抨 2010-03-01
海南房價又見潮漲潮落 2010-02-26
中國房價比次貸危機前的美國還難以承受 20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