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票實名制值得肯定
    2010-02-24    作者:周繼堅    來源:光明日報

    春運期間,火車票實名制在各試點城市相繼試行,並且得到了鐵道部有關負責人“試行效果非常好”的評價。對於火車票實名制是否會大範圍推廣,鐵道部發言人日前稱,已有權威調研機構在進行跟蹤調研,最後的結論要由社會各界共同作出。
    火車票實名制的試行,鐵路部門確實是認真聽取了民意。然而,伴隨着火車票實名制的試行,也出現了一些非議,尤其指責其“不近人情”:一是認為實名制過於“死板”,導致一些丟失身份證的乘客買不到票;二是認為實名制“勞民傷財”,“提前四小時進站驗票”、“採購設備的費用高達兩億元”被放大炒作;三是認為實名制難以根治炒票,“黃牛黨”終究要捲土重來。
    實際上,實名制試行以來成效顯著。比如,絕大部分乘客買票方便了、不用加錢買高價票了,有關部門兩億元設備投入,保障了廣大乘客方便購票。至於春運特殊措施“要求乘客提前進站”,因為有待公安系統建設健全身份證識別系統,這也會在今後得以妥善解決。因此,火車票實名制值得肯定。
    判斷一項措施或制度的好與壞,在於審視其所要達成的目的與效果。火車票實名制旨在破解春運“一票難求”、打擊囤票炒票,目前看效果是明顯的。過去公眾對於“買票難”,最不能接受的是在售票窗口排長隊買不到票,而通過找“關係”、買高價票卻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於火車票銷售不透明,一些“內部人員”甚至勾結“黃牛黨”,幫助炒票謀取利益。如此看來,火車票實名制被非議的種種“不近人情”,恰恰是杜絕倒票、囤票的一劑制度良方。
    眾所周知,對於春運期間緊俏的火車票,有關係者常常通過人情買票,而沒有關係者買高價票,買的其實也是“黃牛”轉手的人情。糾結在火車票當中的表面上是人情,根本上還是利益。人情讓利益得以實現,利益使人情得以維持,二者的糾纏,制度必然是形同虛設。
    破解“買票難”是民生大事,也是鐵路部門的職責所在。依據火車票實名制,公眾買票依照先來後到原則,沒有了人情利益、權力大小的衡量,大家按公平的市場原則來買票,“黃牛”們自然沒有施展的餘地。這正是實名制這一制度的價值所在。當然,火車票實名制仍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來完善,而從根本上解決“買票難”問題,光靠實名制這一項制度肯定不夠,除了需要鐵路增加運力外,還要進一步增強售票透明度、打擊內部倒票,以確保售票程序的公平公開。

  相關稿件
火車票實名制初考過關 大考待檢 2010-02-03
火車票實名制難防高級黃牛黨 2010-01-11
期待火車票實名制能讓民意訴求落地 2010-01-11
火車票實名制:春運有解? 2010-01-11
部分車站將試行火車票實名制 201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