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重點應在發展第三産業
    2010-02-10    作者:王勇    來源:上海證券報

    新的一年,中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筆者認為,應是發展第三産業。
  經過長期探索,現在我們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形成了科學發展觀,也就是,必須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發展目標以及由此所決定的發展方式,是經濟增長方式難以全面涵蓋的。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包括了很多內容:在需求結構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在産業結構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在要素投入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當前,無論是出於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還是着眼於維護我國戰略利益以及社會的安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立內外平衡的開放式經濟體,已成為當務之急。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將調結構作為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調結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最主要途徑,而調結構重在發展第三産業。
  在後金融危機時期,大力發展第三産業意義重大。首先,第三産業是連接就業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紐帶。第三産業具有生産與消費統一,點多面廣、小型分散,易於吸納勞動力的特點。第三産業可吸納大批勞動力就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其對就業的貢獻率在70%以上,在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就業貢獻率也非常高。在現實情況下,第三産業對解決就業、開闢市場起着越發重要的作用。其次,第三産業是産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方面。第三産業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與質量,體現出部分對整體的影響以及結構優化能使整體發揮最大的功能。而且有利於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再次,第三産業是發展低碳經濟最突出的標誌之一。低碳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産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种經濟發展形態。而第三産業是典型的低碳經濟産業,它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實現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指標要求的産業;另一方面更是調整經濟結構、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途徑。所以理應成為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基於中國的現實情況,筆者以為,發展第三産業需要走跨越式道路。
  首先,要採取分類指導和突出重點的原則。在新的一年裏,政府應根據第三産業內部各行業的性質、特點、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經營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採取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科學地確定第三産業的行業發展重點和優先順序,綜合第三産業中的行業區域比較優勢,尋找和培養那些具有現實優勢和潛在優勢的行業作為發展重點。
  其次,堅持産業轉換序列的優先化模式。也就是既要遵循産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努力實現三大産業轉移的依次推進,使第三産業比重隨着經濟發展和産業結構的調整而“水漲船高”;更要跨越産業更替和轉換的梯度序列,力爭形成以第三産業率先起飛的態勢,攜帶整個經濟的發展,從而把第三産業的發展定位在較高的起點上。
  再次,要堅持依靠科技進步。當今世界,電子計算機在第三産業的滲透最為廣泛,第三産業已成為擁有計算機最多的部門,由此産生的影響十分巨大。所以,要加大第三産業中的科技含量,明確科技促進第三産業發展的遠期目標和近期重點。當前的主攻方向,除了努力實現城市交通通信的現代化外,還要加快電子計算機在商業外貿、金融保險、信息管理等領域的應用,以促進第三産業發展規模、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顯著提高。
   另外,資本市場要在促進第三産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需要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進一步加大對第三産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各類三産企業資源與資本市場有效融合,推動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産學研相結合的第三産業創新體系。

(作者係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銀行業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稿件
鄭功成:第三産業還存在巨大空間 2009-01-23
奧運會大幅拉動北京第三産業人力需求 2008-11-10
統計局:第三産業比重已超過40% 2008-10-30
上海:今年1-4月七成以上外資來自第三産業 2008-06-06
第三産業為5000萬求職者準備好了嗎? 200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