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不應是“黑客”的秀場
    2010-01-25    作者:星河    來源:新京報

   保證互聯網的安全運行,是中國上自政府、下至百姓的義務和權利。而黑客作為網絡安全的破壞者,無論在哪兒都應受到封堵和打擊。
    1月23日的新華社發表文章,分析了我國“互聯網安全形勢十分嚴峻”的原因,提及網民缺乏網絡安全防範意識,和各種操作系統及應用程序的漏洞不斷出現,使我國極易成為黑客攻擊利用的首選目標。
    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雖然知道互聯網上隨時會有黑客“拜訪”,卻常認為黑客與自己的生活關係不大,缺乏安全防範意識。很多網民不願意為自己的電腦安裝一個正版的防病毒軟體,屬於系統漏洞的補丁更新,抱着“大不了重新安裝操作系統”的心態,殊不知,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黑客已經在系統裏種下了各種釣魚、盜號病毒。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黑客對於網絡安全也有促進作用,黑客的猖獗,為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也做了貢獻,理論上這種觀點貌似有道理,但黑客帶來的危害要遠遠大於他們所謂的貢獻。墨西哥《金融家報》2003年曾報道,黑客四年時間致全球蒙受損失200億美元,2006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布調查數據稱因各種電腦犯罪美國企業每年損失672億美元。
    據新華社報道,全球最大的網絡安全公司美國Symantec公司2008年發表報告,網絡攻擊源的數量美國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量的25%;位於美國的僵屍控制服務器數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量的33%,這個數字遠超出世界上任何一個其他國家。
    眾所周知,美國在互聯網領域有着特殊的地位,而目前“網絡攻擊源”數量居第一的結果,説明美國對此應承擔主要責任;但美國指責別的國家縱容黑客對一些網站的攻擊,這是違背基本事實的。美國應採取切實措施,加大打擊黑客的力度,為世界網絡安全負起更大的責任。
    需要警惕的是,有些人出於各種目的,對黑客進行分類,他們在批判一些“黑客”的同時卻縱容另外一些“黑客”對互聯網進行攻擊,這是不對的。對互聯網安全的判斷有必要形成統一的認識,只要是黑客,不論其出於什麼目的,都是在危害互聯網的安全,危害人們正常的通訊權利,必須予以打擊。
    還據新華社報道,中國被植入僵屍程序的計算機數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量的13%。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2009年下半年監測數據表明,中國境內每月有1800余萬個主機IP受感染,佔全球感染總量的30%,是全球“重災區”,居各國感染比例第一位。“這説明中國也是最大的網絡攻擊受害國”。因為中國互聯網用戶巨大,受到攻擊的可能性也最大,所以,保證互聯網的安全運行,是中國上自政府、下至百姓的義務和權利。而黑客作為網絡安全的破壞者,無論在哪兒都應受到封堵和打擊。誰也不願意繼續受到黑客的侵害,中國打擊黑客入侵,維護網絡安全,確保國家利益,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相關稿件
網絡版權保護世界性難題待解 2010-01-12
國外如何保護網絡版權 2010-01-12
網絡時代圖書數字出版維權尤為迫切 2010-01-07
銀聯卡在渣打銀行ATM網絡實現全面受理 2009-12-31
海爾模卡LED網絡電視獲09年平板精品稱號 20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