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可以成為支柱 但不能被腐敗蒙羞
    2010-01-21    作者:劉克梅    來源:證券時報
    1月19日多家媒體報道,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做客中國經濟網説,雖然房價的高漲帶來了社會對房地産泡沫的擔憂,但汽車、房地産作為我國整個經濟重要的支柱産業一點也不能動搖。
  依靠房地産、汽車,拉動內需,提升經濟復蘇能力,老百姓一點都不反對。姚景源總經濟師的話,可以理解。可這話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房價的高漲帶來了社會對房地産泡沫的擔憂”,因此,筆者鄭重提醒,地産成為支柱産業可以,但不能偏離健康、理性、透明、公正的發展軌道。
  換言之,房地産可以成為經濟杠桿,“房地産上游可以拉動鋼鐵、建材水泥,還可以一直拉動到家用電器,家裏新買一個房子,換一個電視,甚至紡織業也被它拉動了,窗簾也要換新的。”但這種杠桿應該是遵守市場規則、尊重經濟規律、倡導公平公正的理性做法。一個地方的房地産市場如何,當地政府更要尊重市場需要、群眾消費的承受能力,以及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將房價定位在“居有定所”的政府責任上,堅持房地産行業應有的公益性和反哺性,讓群眾買得起房,借助廣大群眾的買房行為,推動房地産業循序漸進,良性發展。
  可現在的房地産市場卻呈現明顯的病態,房價過高,泡沫過多,地方政府已將房地産當做了GDP的魔術棒,淡化房地産的公益性,強化商業性和投機性,不惜抬高了房價,榨幹了群眾的血汗錢,2009年北京和上海的樓價升幅已超過了60%,深圳更達90%,社科院的《經濟藍皮書》指出,85%家庭無能力置業,購買力在被大大削弱。房地産成了政府支柱産業,卻違背了國家“增加居民收入、大力促進社會消費”的既定方針。貧富差距更嚴峻,社會不公平現象更嚴重。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所謂的“支柱産業”是通過政策杠桿和不良炒作形成的,使GDP中的地産泡沫膨脹了很多,這是一種誤導,更違背了科學發展觀。這樣的支柱産業雖然是一種發展,卻讓公眾不高興。
  還有“腐敗房地産”,伴隨着房地産業的繁榮發展,一批貪官應聲落馬:福州市國土資源局原局長王炳毅、北京市原副市長劉志華、安徽省原副省長何閩旭、天津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李寶金、郴州原市委書記李大倫、江蘇省蘇州市原副市長姜人傑等,貪污受賄,都與房地産商關係密切。房地産領域已經成腐敗大案多發的“重災區”。正是在這些高官的保護下,不良房地産才得以上馬,這種發展怎不令人憂心忡忡呢?
  群眾希望,各地政府都能像昆明那樣,對房地産背後的官商勾結進行認真查處,對各種畸高的房價進行理性回調,讓房地産發揮適當的、積極的市場調節功用,既滿足了群眾對房地産的需要,又拉動了經濟發展。
  相關稿件
汽車房地産作為重要支柱産業不能動搖 2010-01-19
海南島怎能經不起房地産炒家折騰 2010-01-19
海南房地産泡沫令人憂慮 2010-01-19
姚景源:房地産支柱不能動搖 2010-01-19
銀監會將加強對房地産貸款業務監管 201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