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反壟斷空間還很大 模糊認識制約發展
    2010-01-12    作者:袁東    來源:上海證券報

    只有批判性精神和建設性思維的結合,才可能有創新性思維,也才可能産生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社會發展離不開創新,但並不是所有社會和文化都能有足夠的創新。否則,就不會有過往文明的衰亡興盛之別了。創新的土壤,非得伴隨著競爭的因子不可。壟斷之所以可惡,就在于對競爭的扼制。沒有了競爭,思想活躍、科學進步、技術創新,統統談不上。
  壟斷的極致,就是大一統的單一權力壟斷。這種壟斷,可能是宗教的,也可能是世俗的。完全的宗教神權壟斷,無疑是對一切世俗競爭創新的否定,也是核心神職人員集團利用宗教與教會對世俗社會的操縱和愚弄。世俗壟斷的極致便是完全的國家壟斷,如果國家及其行政機構和官員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予以全盤控制,就必然沒有了私有産權制度和市場,更不可能有競爭,不可能有思想解放和新思想的産生。而人的聰明才智被集中引到官場上,精英只屬于官僚,而遠離商業和工業的社會,是僵化和衰敗的。如果説,上千年停滯和近百年來衰敗的傳統農業中國,就是這樣一種完全國家壟斷的典型體現,那麼,過去3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在不斷打破這種完全壟斷的過程。
  如果説中國的增長和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也就意味著,那種極致性壟斷被打破的空間還很大,任務也很艱巨。如若對此認識模糊,改革進而增長和發展就必然會受到影響。
  壟斷的普通方式,是那些或者借助公權力,或者通過市場力量,所産生的對行業和産品市場的壟斷。即使是通過市場力量取得的壟斷,也會成為競爭和創新的對立面。更不用説,行政性壟斷只能催生平庸了。
  從短期看,一旦取得壟斷地位,壟斷者就必然會操縱價格和市場,而不管起初是否出于主觀意願。這種操縱是對消費者剩余的極大盤剝。沒有了消費者剩余的市場,就沒有了等價交換和公平公正,又哪裏有真正的市場可言呢?
  想要主導市場和操縱價格,就非有對産品、行業或資訊的壟斷不可。所以,操縱價格者,至少是上述三者之一的壟斷者。這從我國當前各行各業及各相關産品和服務的壟斷性價格與收費上,就可明顯看得出。如果是行政性壟斷的産品和服務,價格必然是由行政機關予以確定和調整。事實證明,行政機關很難確定出一個真正反映市場實際供求關係、消費者剩余和生産者剩余合理布局的價格。這種價格調整要麼是滯後的,要麼是超前的,不可能不是對價格機制的扭曲。即使那些不再通過行政定價和調價的産品與服務,只要存在壟斷,也不會出現公平公正的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公眾不僅受國內本土壟斷之苦,也遭受著外來壟斷的盤剝。外來者或者利用資本優勢,或者利用産品和技術優勢,或者利用中國政策制度的某些漏洞,通過合資、收購、控股甚至不法手段,輕易滲透和進入中國的諸種行業與領域。起初,中國消費者也許會獲得短暫的價格或品質好處,但代價是本土自主品牌和市場的逐步喪失。等到外來者完成了行業和區域布局,獲取壟斷地位後,就將定價與調價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價格操縱的典型體現就是立馬提價,最後真正受損的還是中國公眾。
  從中國的汽車行業、機械裝備行業,到大豆等農産品加工、農業種子市場,無不體現出外來壟斷的破壞性。近期由媒體調查披露,外資在控制我國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後,大幅提高種子價格,以至出現了“1克種子1克金”的天價種子,使農民飽嘗國外高價種子的苦果 。
  更為引人關注的是,直接關涉到我國制造業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物流業,正在走向被外資壟斷的局面。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數據,外資企業已佔據了我國國際快遞市場80%的份額;進出口物流市場,本土物流只能做到沿海線一帶,但因我國出口商品的80%左右按離岸價格結算,進口商品的80%左右按到岸價格結算,這決定了本土企業不但基本享受不到走出國門以後的物流增值業務,反而嚴重受到跨國壟斷者的擠壓;外來者越來越加大了對中國境內外物流渠道、物流基礎設施的滲透、壟斷和控制。比如,僅僅一家外資倉儲地産企業,“在中國20多個主要城市就投資建設了60個物流中心和物流園區,佔同期全國122個已經運營的物流園區總數的50%。已建成運營的倉儲面積達到186萬平方米,比國內最大的內資倉儲企業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的倉儲面積還要大。”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商品與服務都理應由本土廠商供應,開放是絕對必要的。問題不在于外來還是本土,而在于壟斷。國家經濟安全,並不意味著放縱甚至培育和強化本土壟斷者;但是,開放也不意味著引進外來壟斷者。因為,無論是外來者,還是本土者,一旦取得壟斷地位,都會控制和操縱價格,都會侵害消費者權益,都會阻礙競爭和創新,破壞産權制度和市場機制。
  由此,防止、反對和破除內部的、外來的壟斷,正是相關公共政策的重中之重。

(作者係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相關稿件
兩拓“煞費苦心”欲通過反壟斷審查 2009-12-07
中國反壟斷案首現原告獲補 2009-10-27
狀告大企業壟斷難有結果 反壟斷任重道遠 2009-10-22
吳漢洪:《反壟斷法》還未獲企業重視 2009-10-22
黃勇:反壟斷應重點解決六方面問題 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