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調控需及時 更需堅決
    2010-01-12    作者:唐學鵬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從地産供應端、遏制投機,及對省級政府績效評價方面,都應做出合適安排

  近日,新華社公布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異常嚴厲地要求嚴格二套住房購房貸款管理,堅決執行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於40%的標準,貸款利率嚴格按照風險定價。
  毫無疑問,這次中央對房地産調控的態度異常堅決。跟2007年的“二套房調控”不同,當時大背景是防止經濟過熱,但現在中央對經濟環境的定調是“經濟復蘇還處於不穩定、不明朗狀態之中”,而在此背景下進行力度更大的房地産調控:從房企拿地首付比例上調、營業稅優惠取消、物業稅部分城市試點開徵、二套房貸收緊、國資委監管央企房地産運作、對省級政府的房地産優惠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問責……
  那麼,如果中國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探底”,是否又構成“松綁政策”的誘因,導致房地産泡沫進一步擴張?這個顧慮一直盤旋於人們腦中。就像2007年的“房地産新政”遭遇到美國金融危機産生的出口萎縮衝擊,立即就改弦易轍,全部“翻盤”。
  這種疑慮是明智的,但是結論卻是錯誤的。奧地利學派導師羅斯巴德曾説,“政府經常以為它已經學習了歷史,但往往學習的是歷史的教訓而不是經驗。”人們幾乎都知曉日本房地産泡沫的危害,也知道主要原因是其貨幣政策的過度寬鬆和金融杠桿的失控,但臨到本國的泡沫治療,總將核心放在“陰謀論”,認為是日元匯率升值所致,或者是認為日本政府不應當主動“刺破”泡沫——如果不斷用更大的泡沫來托住搖搖欲墜的資産價格,可以達到“以時間換空間”的目的。於是我們看到,很多調控泡沫的方式是在動態中逐漸消除。於是,羅斯巴德的警告終於靈驗了。
  這意味着,如果有“反復”,這種“反復”不會像過去一樣有效果。原因有二:一是通脹因素,大量資金如果感覺到房地産市場已經沒有後續“跟盤”能力(耗盡了真實購買力),那麼它們肯定會進入消費品市場,尤其是農産品市場,這會令農産品批發零售環節採取價格管制,但下一個生産周期內會産生“價格管制下的供應萎縮”,使得通脹“常態化”。二是以財政擔保撬動信貸的能力正在逐漸下降。2009年天量信貸基礎撬動力是政府(以及各級政府)的財政擔保,銀行放貸也需要政府提高還款擔保,地方政府打造融資平台套取銀行貸款時,也需要提供自有資金。毫無疑問,政府的還款擔保來自稅收和土地出讓金,於是政府的赤字水平決定了進行下一步信貸刺激的能力。
  2009年的財政收入增長11.7%,於是它會體現在2010年頭幾個月的信貸潮中,可以預見,財政赤字將就會升到一個較高水平,從而遏制信貸流的增長,如果2010年再&&提振內需的大規模減稅,那麼這個水平將會更高。一旦政府的稅收下降、赤字上升、土地出讓金未來將降低,那麼信貸刺激能力就會大大減弱,經濟規律開始強勢回歸。

  相關稿件
遏制高房價亟待健全房地産三項制度 2010-01-08
未來10年房地産發展趨勢 房價回歸理性 2010-01-07
警惕房地産泡沫化擴張 轉嫁金融系統風險 2010-01-07
房地産調控難在何處 2010-01-07
擇機開展房地産投資信託基金試點 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