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在中央的三令五申之下,各地近來加大了對閒置土地的處置力度,國土部也決定掛牌督辦其中一些房地産開發閒置土地。廣州就傳出消息,5宗涉及國內幾大開發巨頭的高價土地,大部分重新回到政府儲備當中,這是廣州最近高調處理閒置土地的一個成果。 房地産開發土地的閒置問題,歷時已久。近年來房地産業持續成為焦點行業,每每樓市被輿論重點批評之時,土地閒置問題就頻頻被提及,但風頭一過,開發企業依然故我,地方政府往往也不再過多追問。 開發商到手的地塊為什麼不能被閒置?理由簡單,在中國土地資源稀缺的背景下,出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需要,土地開發環節必須嚴格監管。其實,政府早就&&明確規定,閒置土地滿1年的,可以徵收相當於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0%以下的土地閒置費;滿2年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土地被閒置,原因種種,既有開發企業的問題,也有地方政府的因素。從開發企業的角度看,圈地不建確有建立土地儲備的考慮,同時鋻於多年裏樓價與地價一直呈上漲趨勢,開發商拖延開發,也是期待從土地增值中更多獲利;從政府的角度看,拍出的地塊或因拆遷不順等原因而未及時交地,或因政策變動導致開發企業被迫修改開發目標,而導致開工延遲。 種種導致土地被閒置的原因中,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應該説,總體上還是主觀因素居多,地方上消極監管也好,開發商故意囤地也罷,都成為土地“曬太陽”的主要原因。根據國土部門公布的數據,全國閒置的房地産用地約有1萬公頃,總量如此之大,令人無法不正視這個現象。 當前房價高企,成為一個重大而嚴峻的民生問題。房價、地價居高不下,不僅不利於民生,對各地的可持續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平穩增長也都有極大的危害。而在呼籲政府加強政策調控的建議中,運用土地政策,增加土地供應的呼聲一直較高——這自然是從供求角度出發的一個思考。 一般而言,樓市的供求兩方有不同特點,需求彈性相對較大,而供給彈性相對較小。究其原因,供給經歷了從土地入市、開工建設到最終批准預售的一個過程,周期較長,導致彈性變小。這樣的特點也更凸顯了穩定土地供應的重要性,保證每年有足夠的住宅土地供應量和開工面積,這是保持各地房地産市場價格穩定的一個關鍵性舉措。 不過,不論是出自什麼樣的緣由,土地大量閒置的事實,消解了增加土地供應這一政策的效力。如果大量房地産建設用地被閒置於太陽之下,而非轉化成為實實在在的供給,既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也無疑是紙上畫餅,不解真正的需求饑渴。正因此,整頓閒置土地問題,其必要性更為彰顯。
從過去的實踐來看,土地閒置問題的治理,成效並不明顯。1萬公頃閒置房地産用地的存在,便是一個證明。有必要追問的是,既然中央態度明確而堅定,國土部的相關措辭尖銳而嚴厲,這個問題為何還是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在開發企業那裏,除了政府規劃改變或拆遷不順未能及時交地等原因外,囤地行為本質上是受到利益的驅使。儘管閒置土地滿兩年即會被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的規定,不可謂不嚴厲,但一些開發企業還是視規定如無物,並不在乎。一些地方政府則過於偏好土地收入,與開發企業利益一致,進而導致監管消極。這應當是土地閒置問題治理成效不顯的主要原因。 當然,有些時候,開發企業也會拿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一塊熟地擺出了開工架勢,卻長久沒了下文,竣工更是遙遙無期。這樣的行為,除了企業私心之外,毫無社會責任可言,也將三令五申的政策規定拋在腦後。故此,如果對土地閒置問題缺少實在的嚴厲處置辦法,或不能有效得到落實,確實説不過去。中國的樓市要想長期健康發展,必須在每個相關環節上,包括對待土地閒置這樣的具體問題上,真正重視起來,並落實到位。 必須承認,當今樓市秩序,若説混亂,則是太重;若言清明,亦不符合實情。開發企業圈地不建,故意囤地以求暴利,是樓市秩序不夠井然的一個體現。如果樓市秩序不能得到有效整頓,那麼穩定樓市發展此類系統性命題的解決更是談何容易?
|
|
|
| | |